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开学伊始交流有招 听“家长群”聊“潜规则”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5-10-13
  
    开学伊始,家长、学生、老师在热情交流的同时也处于磨合期。广州日报记者卢政摄
  随着移动端的普及,家校沟通、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方便了,班级家长们一般都建了QQ群、微信群。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尤其对于开学伊始、尚处于相互了解磨合期的新生家长、新生和老师们,家长微信群里,还是非常容易出现一些小矛盾、小意外。家长微信群里,究竟有哪些“潜规则”?家长们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怎样沟通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相长?
 “潜规则”1
  沟通充分
  老师更容易平衡
  星星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中秋前,班主任本来想教孩子们做灯笼。班上一位热心家长积极地给孩子们送来了自制的月饼,有各种形状,非常可爱。老师在微信群中分享了这一信息。
  岂料,星星妈一下子紧张了,她马上在群里说:“孩子肠胃不好,吃月饼容易生病。”然后列举了一系列孩子吃月饼的坏处,并一再叮嘱老师,不能让星星吃月饼,“只要不是学校的东西,就不能给孩子吃。”群里家长没人敢接话。
  最后,老师只能按照星星妈的嘱托,没给星星分月饼。不过,她觉得星星挺可怜的,就另外给了星星一个小本子,让他把月亮画下来。“硬生生地不把月饼分给孩子,而其他同学都有,孩子并不一定能理解为什么只有他没有。”老师表示。
  温馨提示:
  群里的家长,多数的行为和主张都是出于爱孩子,不过,在提反对意见时,要注意别让教育孩子的效果起了反作用。很多时候,可单独与老师私聊,协商解决,老师更容易做好平衡。
  “潜规则”2
  涉及金钱的事要小心
  可可在禅城区一所双语幼儿园读中班。今年开学不久,可可班的家长微信群里就开始讨论,如何为老师们庆祝教师节。有人提议,捐钱买花送给老师,每人一支,群里并没有人反对。后来,经济实力较好的可可妈提议,给老师送花篮和礼物,每个家长大约要300元。一些家长当场就表示了反对,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心意的表达,不一定需要每人都送这么重的礼。一些家长事后认为,可可妈是在炫富。
  温馨提示:
  涉及金钱的倡议,还是得尽量小心。每个家庭的经济环境常常有较大差异,对金钱的运用也各不相同。如果自己的预算比一般家长要高,最好还是先私下与老师沟通,免得惹来其他家长的误会。
 “潜规则”3
  发表意见注意情绪
  杰杰今年刚上小学,在一所民办小学就读。今年,老师专门制作了PPT,给孩子讲述历史故事,其中有张照片,是有人负伤的情景。杰杰看了后,心中有点害怕,就给爸爸讲了。杰杰爸怕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就在家长微信群里质疑老师所用的照片太血腥,言辞甚为激烈。老师为此在群里详细解释了一番。
  过了没多久,家长群因为家委会收日常活动经费的事再次炸开了锅。杰杰爸再次在群里发表了一番言辞。后来,老师出来澄清,还专门给杰杰爸打了电话,前后聊了两个小时。后来,加了老师微信好友的家长发现,本来喉咙发炎的老师,在两个小时的解释后,喉咙疼得说不了话,并失眠了。
  温馨提示:
  每个老师有其做事方式,部分家长可能会不太适应。但带着情绪的质疑,以及公开质疑会影响老师的权威身份。尤其是民办学校,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常常会更高,这也令老师压力倍增。如对老师的教学有疑问,可以先了解清楚,避免在不太清楚事件真相时质疑。
 “潜规则”4
  晒别人的娃也得小心
  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可爱的,不少人会情不自禁地在家长群里晒一晒。然而,晒娃技巧还是要注意一下。
  樾樾今年刚上幼儿园小班,平时都是奶奶接送上学,幼儿园的规矩,妈妈知道得不多。那天,樾樾妈下班早,就到幼儿园接儿子。樾樾出了教室后,就在操场里面嬉戏玩耍。樾樾妈用手机给孩子拍了不少大特写,其中还有樾樾与其他新同学在操场一起玩的照片。
  回家后,樾樾妈把照片一一在家长群中分享,大约有十多张。然而,幼儿园明文规定,孩子放学后不能在操场玩耍。而这一晒,就把家长们“违规”让孩子玩耍的行为完全暴露在老师眼皮下了。老师在微信群里当场再次声明了幼儿园的规定,并提醒家长们注意。
  这次晒娃,弄得孩子有份“上镜”的家长心中不爽,而樾樾妈也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温馨提示:
  在官方家长群里晒娃,需要多知道点学校的规矩。若照片中有别人的娃,则更要小心。毕竟,不是每个家长都愿意把娃晒出来。此外,晒娃也不要太频太多,老让自己的娃在家长微信群里刷屏,其实也占用了别的家长的屏幕时间。
  专家说法:
  微信共同体 约定规则才能良性发展
 “家长微信群的出现,本身是一件好事,它让家长之间、家校之间可以更好地沟通。然而,它的良性发展,需要通过家长、学校、老师间进行一些约定,不能有事就在上面吐槽,这样容易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佛科院社会学教授张喜平对家长微信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微信群,现在也说微信共同体,里面成员的利益和命运是相关的。作为家长,一般对老师在课堂上表达的东西,不应过多进行干预。而作为学校,对学生生活的管理也应尽量细致规范,如每天食谱、是否可以自带零食回校等作出详细指引,对家长表达意见的途径也进行一些规范。家长则应该尽量相信学校,有意见的话,按约定的方式进行。”张喜平认为,家校之间事先进行一些必要的约定,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一位民办小学教导主任表示,家长群中互动的过程,也是家长成长与学习的过程。一方面,不要过分关注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老师要照顾班上几十人,要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难处。有意见可私下与老师沟通,尤其是班级刚成立的时候,磨合期总会有,不要心急。(文/ 广州日报记者霍泽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