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暨2017中国教育明德论坛召开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2-01
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11月30日讯(记者 李凌 郭可畅 实习生 王嘉政)今天上午,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教育领军人物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暨2017中国教育明德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现场近四千名教育官员、中小学校长、文化人士、一线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
大会由国内研学教育专业机构世纪明德承办,紧扣“十九大教育精神、新高考的实践与启示、核心素养与教育评价改革、研学旅行与立德树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学校”等议题,通过主题报告、TED演讲、文化参访、平行论坛、互动访谈、研学教育沙龙等多种形式,系统解读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使命与任务,深入探讨素质教育改革未来趋势,着力打造教育界“达沃斯”品牌。开幕式上,国家教育部原部长、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周远清担任颁奖嘉宾,授予“2017中国教育领军人物”及 “2017中国研学旅行示范学校”荣誉,表彰教育领军人物及学校对基础教育发展的积极贡献。大会期间,王文湛、褚宏启、易中天、崔永元等教育界专家教授、文化人士陆续进行了主题报告。
“新高考”是国家教育制度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2017年,浙江、上海作为试点迎来“新高考”。针对“新高考的实践与启示这一”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杭州二中校长尚可从“新高考”制度的全面构建、上海杭州新高考的学校实践及课程整合、新高考背景下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等维度,立体展现了这一制度对深化教育变革、实践“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会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厘清了基础素养、职业素养、核心素养的不同内涵,并基于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两大超级素养的培养进行了详细分享。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现场解读了“幸福的物质基础”,“未来人才最需要的十大关键能力”,提供了架构未来的“幸福技巧”。“一个好老师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告诉学生道理,关键要能温暖学生的心,温暖学生的记忆,”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立足“教师的核心素养”,从教师成长的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着眼,强调“贯通培养”的重要性。
大会期间,成立了国内首个“研学教育共同体”。“研学教育共同体”由国内研学教育专业机构世纪明德联合政府主管单位、研学专家、研学旅行试点省份、研学旅行示范教育局、研学旅行示范学校、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优质营地共同启动,其价值在于探索研学旅行课程化、品质化、创新化的发展需求,构建研学旅行理论、经验、模式、机制、成果等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实现“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次研学经历”的教育目标。研学旅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广阔开放的教育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研学教育是研学旅行的升华,更强调研学的立体化、计划性、适用性、品质度,更强调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研学教育共同体”,以及涵盖“千位研学导师,千场研学报告,千次研学参访,千套研学课程,千个研学研究,千篇研学成果”的“千导计划”,世纪明德旨在联动全国研学教育资源,迎接“游学5.0时代”以及“研学教育元年”的全面到来。此外,明德首届“研学旅行在中国”主题沙龙活动同期举行。
据悉,本次论坛将持续至12月2日的第二届国际分论坛结束。此次国际分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芬兰、日本以及中国本土及台湾地区的教育官员、教育专家、优质教育集团负责人、营地管理者及学校校长近300人参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