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面临三道“槛”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19-03-06
 原标题:特殊儿童融合教育面临三道“槛”
 
邰丽华戴蓝丝带。
    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3月1日下午,“2019适龄特殊儿童入学问题调研及政策建议专家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在手语翻译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手腕上戴上了一条蓝丝带。
    做出同样举动的还有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温洪、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理事长戴榕以及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
    他们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传递一种声音,让特殊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的融合教育之路走得更顺畅些。
    融合教育,是指让身心障碍儿童和同龄普通儿童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在普通班中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
    研讨会公开的《适龄特殊儿童入学、就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2018)》(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显示,入学登记、入学评估及入学后支持三个关键环节影响特殊儿童入学保障。
    对此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带来了一份关于多部门统筹保障适龄残障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提案。
漫漫上学路
    9岁男孩东东,自从4岁被诊断为自闭症之后,父母带他到北京等多地辗转求医,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之后,上过一年多普通幼儿园和学前班。但父母持续努力了两年,东东至今仍然无法进入小学就读。
    到就近片区小学报名的时候,家长坦然说明孩子是自闭症、有多动倾向,目的是希望提前告知学校以便作出合适的安排和准备,然而学校认为孩子既然坐不住,则会影响到上课秩序,会影响到其他孩子。东东父亲进行多方沟通之后,学校仍然坚持必须先试读两周,只有不影响上课秩序,孩子才能入学。
    东东父亲考虑到学校目前没有专职资源教师、支持保障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孩子自己可能难以克服情绪和行为障碍,便尝试着去申请其他学校。
    申请另一所民办小学时,学校也没有同意东东入学。在校长和很多老师眼里,自闭症孩子有情绪和行为障碍,会影响甚至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
    多方打听之下,东东父母了解到还可以进入特殊学校。但当地只有一所特殊学校,没有专门招收心智障碍孩子的班级。
    最后,东东的爸爸找到当地教育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希望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当地教育局了解情况之后,承诺着手解决,东东上学的问题终于有了眉目。
    调研报告指出,东东在入学时遇到的困难,在此次调研中相当典型。
    入学登记应覆盖所有特殊儿童
    在系统梳理东东的案例及其他相似的案例后,调研报告指出了几个影响特殊需要儿童上学的关键环节。
    其中之一就是入学登记。
    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相关人士表示,东东爸爸找了这么多学校,经历了两年时间最后才找到教育局,实际上特殊需要儿童的情况在入学时没有被相关部门掌握。
    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发起的连续三年的调研显示,在入学失败的案例中,一些特殊儿童没有接受过入学前登记,或者失学后也没有教育部门和残联等机构主动核查跟进,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是在入学后才得知特殊儿童的数量和教育需求的。
    “仅依靠家长主动登记方式,使得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譬如被片区小学拒绝、被退学,当地没有特殊学校、被特殊学校拒绝,或者家长不了解或者无法找到合适的教育安置方式等,只要孩子没有进入学籍系统,教育部门就无法直接获知孩子失学的情况,也很难逐一跟进。”调研人员表示。
    此外,2017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提出,要进行适龄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前登记,登记对象和信息来源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学龄前儿童残疾筛查和残疾人统计等信息。
    “残联部门实名登记和教育部门核实信息时主要依据是有残疾证的群体,但可能存在种种原因不愿办证的孩子。是否办理残疾证是家长的自由权利,以持证未登记为核查的前提,就可能忽略一些因其特殊性而未能入学的特殊儿童。全面登记所有特殊儿童的信息,并核查其入学状况,是保障特殊儿童获得教育的首要条件。特殊孩子不仅包括持证的残疾孩子,还包括无证的残疾孩子,以及有特殊教育需求的特殊孩子等。”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负责人表示。
    统一的入学评估手段和安置标准缺乏
    10岁的自闭症儿童小禾,在8岁到片区普通小学报道时,被面试老师建议去特殊学校。
    由于当地并没有专业入学评估流程,小禾的父母在辗转经历了送教上门、报读私立小学之后仍热没有找到适合小禾的安置方式,无奈送小禾去了特殊学校。
    小禾的父母认为,在普通学校和其他孩子一起接受融合教育,才是最适合小禾成长的教育方式。
    小禾只是很多入学失败的特殊儿童中的一个。调研报告显示,一些特殊儿童在没有经过专业机构客观评估的情况下,依靠学校老师的经验和简单的测试就被学校婉拒,成为入学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残疾人教育条例及《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中,均明确提出要建立跨部门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特殊儿童入学评估机制。”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负责人表示。
    “但是,两份文件都没有强调由专家委员会进行统一的普遍性的评估,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估安置标准。而且没有提及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家长的意愿进行教育安置。”调研报告指出。
    俞敏洪在提案中建议,由各区县政府牵头,区县教育部门会同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负责当年申请小学和初中的所有特殊孩子的统一入学评估和争议仲裁。
    校内支持不足
    调研报告指出,因特殊孩子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不同,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的教育需求,需要无障碍的环境建设、专业师资、专门的课程教材和支持保障。
    “融合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受教育者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是损害一方来成就另一方。有些学校有爱心、同情心会把特殊孩子收下来,但这不是常态,这些孩子在学校没有辅助,就只是随班混读,或者随班就坐。”戴榕说。
    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地方特教师资配备不足成为一些学校接受特殊儿童最大掣肘。
    《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在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或者附设的特教班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在校生有30.4万人,按照1:5的师生配置标准估算,普校需要的特教教师数量十分巨大。
    “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资源教室编制和岗位问题,很多责任就被迫落到了普校老师或者家长身上,不仅特殊儿童在普校很难顺利就读,而且也容易引发一些家校矛盾或家长之间的矛盾,使得随班就读政策难以顺利实施、融合教育难以实现。”报告提及。
    俞敏洪希望,通过为普通学校设置单独的特殊教师编制或资源教师编制,并将特教资源教师的职称纳入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定体系,解决特殊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切实保障特殊需要儿童获得合适的、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