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雲”課堂推動教育供給體系快速轉型
来源:北京日報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0-03-20
 原標題:“雲”課堂推動教育供給體系快速轉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北京的中小學師生們迎來超長寒假,原定的開學時間延期,取而代之的是首次亮相的“雲課堂”。
  雲端開講,字面上是上課地點變了,其實內核也悄然發生變化。如今,學校、家長和學生們一同在“雲”中摸索成長了一個多月,一些雲裡的故事耐人尋味。
  言簡“E”深
  “沒有什麼事兒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開學、考試都可以延期,但孩子的成長容不得一點兒延遲。”1月26日,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在發布“推遲開學”的消息時特意解釋,“絕對不是學校不管了。要盡可能減少孩子的成長損失,堅決反對線上滿堂灌。”
  百萬居家小“神獸”,分散在全國各地,各有各的性格,雲端開課,教什麼?怎麼教?一時間,各方都動起來了。“延期開學是假期的延續,各校均不得以任何形式集體組織上新課”“不得舉行任何形式的線下教學活動和集體活動”等一系列市級、區級關於雲端開課的新政也相繼出台。
  這些“規定動作”落地,卻講究“一校一策”。如今,居家學習已滿月,如果將北京千百所學校給出的答案統一概括,“言簡‘E’深”成為關鍵詞之一。
  先說“E”深。“全學科、超量供給”,是市教委給出的課程超市的最大特點。不算各區、各校打造的特色“網課”,僅市教委推出的免費在線平台“歌華教育-北京雲空中課堂”,在線課程就超過1.3萬節,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共12個年級的全部學科內容。
  再說“言簡”,雲端開課,隔空對話,很多教師的話反而少了。市教委給教師們的新身份是——優秀的“導購員”。相關負責人說,北京的“停課不停學”絕不是簡單的給學生一套網課,對著屏幕從早看到晚,而是提倡本校教師、本班班主任結合自己學生的學習特點,篩選學習資源,指導學習內容。換句話說,教師開口前,要動的腦子更多了,原來按班備課,現在要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居家學習計劃。
  北京中學,名副其實的北京市中小學“代表”。這所12年一貫制學校,在校學生年齡跨度大,該校校長夏青峰是北京市首批特級校長,他說:“這件事兒要層層落實,從教育主管部門,到學校,再到教師、家長,最后是學生,‘動作’不走樣是關鍵。”
  他所謂的“不走樣”,包括不能搞一刀切,不能讓學生如同到校上課一樣,每天定點端坐在各種終端前打卡上課。“特殊階段,作為教育工作者,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是第一要務。”夏青峰和同事們達成的共識是,“希望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有序、有情、有收獲的加長版寒假。”
  有家長焦慮,這麼久不講新課,孩子會不會“放羊”?北京中學副校長劉乃忠現身說法。他愣是將給掃地機器人找個“窩”開發成了PBL項目(項目式學習)。從提出問題到規劃項目、活動探究……每一步都被他用幽默的文字記錄下來。在學校的公眾號上,他還特意出鏡,“喊話”家長們,“居家學習的‘神’邏輯,玩=學習。”有家長留言,“可以申請專利,全球推廣了”“太強了!為人師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讓學生“學會學習”成為特殊時期教師們的重要目標。夏青峰說,不上新課,不代表孩子們不獲取新知識了。我們鼓勵孩子們自學,教師提供精准支持。“這段時間,各年級教師們備課的主要內容是預測下一階段孩子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在最合適的時候送好‘梯子’。”他說,經過摸底,學生們很適應,大家逐漸摸索出自己的學習節奏。
  不僅這所學校,越來越多的教師們不再“長篇大論”,簡潔明了的答疑,幫學生一起制定學習方向。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校長張文鳳堅定地說:“延期開學的目的,就是把學生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大方向。教師不是單純的知識講授者,更要成為合格的支持者和引導員。”而門頭溝大峪中學的理念是“與其被學生圍觀,不如讓學生主演”。
  這種言簡“E”深的學習,給學生們帶來的是另一種收獲。一位初二學生說:“在學校上課,有時候老師講的我早就會了,可是她還要講,我就容易走神。在家學習這段時間,每周老師會發布一個任務清單,我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遇到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同學延伸探討,在我不會的時候老師給出輔導,我很喜歡這種方式。不過,我也更希望早點開學,能見到同學和老師們。”
  “破”冰潤物
  網上流傳一個段子“雞叫天也會亮,雞不叫天也會亮,決定天亮的不是雞,而是斗轉星移”,翻譯過來是“干掉你的不一定是同行,有可能是跨界”。
  雲端的課堂,很多學校有了一次“破冰”行動,教師和學生們紛紛嘗試跨界,一展身手。
  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音樂教師和語文教師聯手,將詩歌朗誦配上琵琶曲,隔空為學生們營造出“穿越古今”的場景﹔數學教師和思想品德教師攜手,引入新聞聯播的內容,邀請高年級的學生關注疫情變化的同時,做出折線和柱狀分析圖,並利用學過的統計學知識做出“疫情何時結束”的預判……“把孩子們的興趣調動起來,居家不僅不會‘厭’學,還爭著學。”校長張文鳳說,“這些合作,在以往的課堂上反而不容易實現。”
  “破冰”之旅,不僅各科教師隔空合作,一批有趣、有意義的“家校項目”也在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立項了。比如有位教師摸底發現,班裡的所有學生家裡都有球,他們班的“招標會”就是改造球——“可以利用家裡的其它材料,將球改裝成一個新的玩具,看誰的創意更巧”﹔五六年級的同學們變成“小詩人”,踴躍參加了“詩歌選秀會”,用語言的力量助力共同戰“疫”……“每一個都好!”張文鳳提起孩子們的事兒,更像是一位家長。她說,“疫情結束后,我們計劃辦一場展覽,將孩子們的創意作品都亮出來!”
  生活即教材,社會即教材。居家學習期間,中小學生的“課表”上不再是數學、語文、英語等科目的組合。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徐徐分別自左右身側向上高舉過頭,十指交叉……朝陽區實驗小學的學生們跟著學校錄制的微課程視頻《傳統中醫——運動養生八段錦》,在家邀請家人一起練起八段錦,學養生﹔東城區黑芝麻胡同小學的管樂團發起了“雲邀約”,樂團師生各自在家中演奏同一首樂曲——《歌唱祖國》,教師再將這些視頻進行技術合成,達到隔空“雲合奏”效果﹔豐台區十二中的學生將“穿越時鐘”的做法公布﹔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四年級學生高浚博開發的“大病毒小程序”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線……優質的教育資源真的沒有了校園圍牆的界限,在網上實現實時共享。一位朝陽區的小學生說:“上‘網課’挺有趣,同樣的內容比教師現場讀課本更吸引人。”
  疫情防控期間,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官方微信“首都教育”、官方微博“北京市教委”還專門推出了“雙‘特’戰‘疫’”專欄,包括夏青峰、張文鳳等在內的97位市特級校長和近800位特級教師被迅速建“群”,每天領任務,寫“作業”。李奕說,這些校長和教師都工作在一線,針對師生家長反饋的問題,他們的答復有針對性、有權威性。他們是家長最放心的答疑人。
  全市16個區(含燕山)所有618所中學、14余萬的初高三學生還配齊了“線上家教”,24小時交流答疑。經過前期的籌備動員,上萬名教師申請當“家教”。這其中,名師多,經驗豐富的教師更多。市教委做了一個統計,報名的教師中,正高級教師有49名,北京市特級教師348名,北京市學科教學帶頭人105名、北京市骨干教師726名、區級學科教學帶頭人1183名、區級骨干教師5986名,還有普通教師5308名。李奕說,骨干教師的輻射范圍絕不應該固定在本校內。疫情期間,他們有責任將更多優質資源推送給更多學生。“而在線的服務數據等,將成為教師業績評價和考核的重要參考因素。”
  目前,在線輔導平台上,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有解答,平均每個問題在7.5分鐘內就能被解決。北京市第九中學正高級教師王岳說,“每次學生提問,可以看到前兩名老師的解題思路。所以回答問題真的需要拼手速,同行們的熱情太高了。”
  “這次延期開學,教師們一邊吐槽比上班累多了,一邊拿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與智慧,盡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張文鳳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更多多彩的生命。”
  療“心”養志
  上周,市教委發布了居家學習的一系列“新規范”。其中一條是“挖掘當前疫情防控教育資源,結合學科教育和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李奕解釋,前段時間主要是請教師和專家講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做好防護等。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希望孩子們可以通過了解國家發布的一系列防疫政策、北京開展的一系列防疫舉措,以及親身經歷,試著去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考慮和認知我們的國家和民族。
  傳遞這份希望,北京中學有妙招。該校所有學生都組成了不同主題的研究小組。學生們在老師指導下,從科學實驗、藝術設計、項目策劃等6個不同方向對疫情開展針對性的實踐探究。
  學生們的心意與創意體現在研究發現中。有學生看到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非常辛苦,就專門設計了帶水袋的防護服﹔有學生嘗試模擬,策劃10天內建成火神山醫院的方案﹔還有學生化身“校長”,撰寫學校“停課不停學組織實施方案”。夏青峰說:“疫情期間,發生很多感人的故事,要讓孩子們感受到這份情義,做一個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居家開課第一周,北京中學六年級四班的李雨宸就撰寫完成了一份《疫情研究報告》。冠狀病毒的概念,SARS病毒、MARS病毒與2019-nCoV病毒的對比分析,“封城”措施對抑制病毒傳播的效果……一位家長讀完報告,不禁感嘆:“我真的好奇,她怎麼知道得這麼多?”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北京的教師們正在雲端精耕細作,在孩子們心裡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通州區潞河中學校長徐華給全區中小學生上了一堂題為“特殊的寒假 成長的歷練”的“第一課”。45分鐘一堂課,這位特級校長沒講知識點,沒有灌“雞湯”,詳說“怎麼做”。他說,“停課不停學”的核心應指向學生“學”的問題。疫情當前,學生“學”的重點是“道德”。臨下課,徐華送給學生們一句話:“整個世界與你息息相關,你的樣子就是世界的樣子。”
  懷柔一中的教師們將疫情寫入試題,供全市學生們參考。教學副校長李艷茹說,我們希望利用延期開學這段時間,將現實變成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了解周邊發生的事情,解決身邊出現的問題。
  廣渠門中學發起了“社會大課堂 師生共思辨”活動,呼吁老師將疫情當做一本特殊的教材,和學生一起研讀、思考,共同戰“疫”。
  雲端上課,升旗儀式、特色班會不缺席。海澱區培英小學的網上升旗儀式上,校長祝莉娟鼓勵同學們,居家學習要做到自主管理,特別要把疫情當課程,把社會當課堂,把現在的一切當做一節品德與生活的教育課,學敬畏之心,學尊重要求,學責任擔當,學愛國之情,在疫情戰斗的大后方貢獻自己的力量。崇文小學校長白淑蘭在給學生們寫的一封信裡說,“孩子們你們真棒!你們用小小的肩膀承擔起‘宅在家裡’的責任!”
  前段時間,北京天壇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隊員裴迎華的兒子和全班35名同學辦了一次雲端“特展”,用書法、繪畫、舞蹈等方式表達對逆行武漢的醫療隊員們的尊敬之情。北京小學四年級6班班主任李華說,孩子們很踴躍,主動交上來很多生動的作品。正巧班上同學裴浩然的父親是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我就委托他將這些作品送給醫護工作者們。在給裴迎華的留言中,李華寫道:“這些作品簡單但感情真摯,希望能給您和您的同事帶去一點點的溫暖與力量。四(6)班的全體師生及家長等著您們平安回家。”
  “雖然老師提前告訴我這件事了,但當我真看到作品時,還是被孩子們的創意和能力‘震’住了。”裴迎華說,“遵照孩子們的‘要求’,我第一時間就把這些作品分享給其他隊員了,大家都很感動。我感覺孩子長大了!”
  正是春耕時節,草木新生,一間間雲端課堂還在繼續。張文鳳比平日更忙了,經常被請開會,隔空為其他學校的校長、教師們支招兒。她說:“教育不能靠壓和限,隻有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結合起來,才會凸顯出教育的效果。這次疫情帶給我們共同的思考是:慢下來、靜下來,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他們成長為最好的自己。”夏青峰說:“借這個契機,我們希望進一步促進學校在信息化環境下教與學方式的變革,突破時空限制,強化個性化學習支持。這次教學的‘變革’會一直延續到開學后,更多的課堂時空可以解放出來,讓教師更好地成為合格的引路人。”……很多校長開始思考,正式開學后,如何讓“雲”乘風起。
  “雲”課堂推動教育供給體系快速轉型
  記者:“雲”課堂給北京市教育系統帶來哪些挑戰?
  李奕(市教委新聞發言人):在供給策略上,改變現有供給中遠程實時直播重構課堂的狀況,支撐居家環境中基於任務的自律自主學習﹔在供給內容上,改變現有供給中即供即用、供用齊量的狀況,構建超量供給、限量選用的基本格局﹔在供給方式上,改變現有供給中線上大篇幅滿堂灌的狀況,形成線上高密度短時長指導、線下自主化多樣化學習的混合式學習﹔在供給節奏上,改變現有供給中按天數課節固定線性呈現的狀況,形成按照學科項目特征長短結合的彈性變化模式。
  記者:北京市教育系統應對疫情的措施,注重什麼樣的效果?
  李奕:北京市教育系統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所採取的措施,總的來看,就是抓住了孩子的生命健康和成長需求這兩個核心,在前置問題診斷和分析研判的基礎上不斷調整供給體系,讓調整后的供給體系不斷釋放出新的能量。
  記者:未來怎樣利用這些“應急”成果?
  李奕:探索將持續,逐步走向精准供給的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北京要通過滲透學科內容、引導帶動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支持等方式,逐漸豐富擴大“適應調整”階段的各項成果,繼續提升供給體系的適應性,供給“靶心”將會更加聚焦,供給反應將會更加快速,供給網格將會更加密集﹔面向師生家長服務的新的教育增長模式和治理體系必然應運而生,發揮出更加貼心、更加精准、更有溫度的效能,推動北京教育走向“需求吹哨,供給報到”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