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青岛教育改革探索:让家门口有更多好学校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赵黎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23-04-03
原标题:青岛教育改革探索:让家门口有更多好学校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新时代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重任,青岛教育正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锐意创新。
近年来,青岛先后承担学前教育、产教融合等29项国家部委的改革试点任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优秀试验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和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城市,推进体教融合、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等做法全国推广。自去年以来,我市推出《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青岛教育的探索还在持续深化:区域系统推进幼小科学衔接高质量发展;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中教育区域示范样板;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加快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一系列重量级的改革,为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装上了更强有力的驱动引擎。
三年时间青岛优质资源实现倍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教育机会公平到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如何让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说:“优质均衡的核心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我们采取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等行动,三年时间将实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
在西海岸珠江路小学教育集团北庄校区,来自衡山路小学的老师石莉莉执教了五年级英语课第五单元。石莉莉以一首欢快的英语歌曲瞬间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也让参与教研的老师们看到了新的课程建构。作为乡村小学,北庄校区在进入集团后,教学质量提升明显。这是我市实施联盟办园和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成倍放大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幼儿园联盟办园参与率达到100%,中小学教育集团覆盖率达到62.9%。
除了集团化办学,还有更多教育教学改革助推了优质资源的扩容。学校品质提升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青岛从全市层面大力推进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推出局长校长面对面、校长进课堂听评课、大教研组建设、新技术赋能教学等系列措施,通过筑基计划、奇点计划、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的实施,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让更多学生能够进入优质高校就学。在刚刚结束的第四期“局长校长面对面 打通教学管理最后一公里”活动中,青岛三中和青岛大学市北附中两所学校校长走进局长办公会,与局长、副局长、各处室负责人面对面,谈教学、议管理,解剖麻雀、发现症结。
诸多的改革都指向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青岛瞄定“建一所优一所”的目标,积极探索“一长多校”办学模式,建立新建中小学校长、教师跟岗培训制度,提前为新建中小学遴选、配备校长和教师,2022年30余所新建学校实现高起点办学,更多孩子有机会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瞄准“提质扩优”的目标,出台“揭榜挂帅”选聘校长、强基计划向初中延伸等9项措施,推动50所初中学校全力冲刺初中强校,在市南东片、李沧东片、浮山后片、崂山区、高新区和其他区市主城区,一批新的教育高地正在迅速崛起。
特色引领青岛教育培植新的优势
在推动“优质均衡”的过程中,青岛教育培育出了新的优势。海洋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不断赋能城市的未来发展。
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青岛的海洋基础教育已经构建起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的课程体系,海洋教育特色学校达到100所,其中,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学校33所。实施职业教育“深蓝计划”,强化海洋特色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全市职业院校开设涉海专业近30个。加快集聚涉海高等教育资源,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等海洋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落地运行。
借助信息技术,青岛让优质均衡有了更多的可能。崂山区39所公办中小学都使用“教学云平台”,班级配有专门的打印机、扫描仪,全区学科教师都能够独立使用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其实变革不只发生在崂山区,青岛开展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7个典型应用案例被教育部推广。目前,我市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和首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城市。
在教育国际化方面,青岛以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拓宽交流合作渠道。全市中小学校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38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55个,共建成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段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9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东盟水产项目合作、青岛科技大学泰中国际橡胶学院、青岛电子学校尼泊尔分校等境外办学项目稳步推进。
校地融合让优质教育滋养城市
青岛市现代职教园一期工程像一顶巨大的皇冠坐落在莱西市姜山镇。职业学校进驻后,将利用专业优势,深度融入姜山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是青岛教育“以产改教”,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通过教育的产科教协同改革,青岛教育从院校布局、专业学科建设、平台载体搭建等多维度攻坚突破,推动职业教育与全市24条产业链深度匹配,“以产定教”、“以产促教”、“以产改教”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青岛教育围绕服务上合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规划建设上合经贸学院,助力上合组织相关国家多边经贸发展;围绕打造国家医养健康胜地,深入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高标准建设康复大学;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载体,创新推动教产“双向奔赴”,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信息服务系统,探索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青岛模式”,遴选培育2个国家级和35个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个职教集团入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4所职业院校6个专业入选工信部全国首批产教融合专业试点,6所职业院校入选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青岛已经构建起“政府+高校(研究院)+企业”合作模式,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学科权威作用,推动校企科技资源、人才共享,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技术攻关、升级改造以及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定向定制”精准的解决方案。2022年,在青高校与青岛企事业单位共签订科技项目合作协议1100多项,转化科研成果400多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