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广州新开办44所义务教育学校 年度就业任务已完成66%
来源:金羊网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3-07-13
广州推进高质量发展,晒出今年以来民生工作成绩单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何宁 实习生 曾禾
7月1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发展·看民生”新闻发布会,展示全市民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会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围绕广州就业、社保、儿童入学等民生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教育:多举措应对小学入学需求高峰
今年小学一年级学位需求处于高峰,入学报名人数近26万人,较去年新增约4.5万人。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主任督学蔡健安介绍,针对今年入学高峰年、学位保障压力大的实际,市教育局在2022年下半年就全面摸查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学龄人口数据及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学位需求,提前谋划学位供给,并启动区域招生预警等措施。
蔡健安提到,为应对入学高峰,广州还实行“一区一策”“一校一案”,通过校内扩建、场室改造、地段调整、购买民办学校学位等方式,挖掘学位潜力;分年度、分区域、分学段制定学位建设规划,通过新建、改扩建、“民转公”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特别是公办学位供给。其中,2023年全市新开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4所,小学一年级学位供给总体上能够满足新生入学基本需求。
就业: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全省第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李明华介绍,今年上半年,广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18万人,全省排名第一。 “目前,广州已完成全市年度就业任务的66%。”李明华表示,广州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举办各类“阳光就业”招聘活动468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5.13万个;强化失业人员分级分类帮扶,帮助5.34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扶2.1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广州积极对接21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为其提供服务。截至6月30日,共258名就业服务专员与4586家重点企业“结对子”,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为重点企业调度用工1.45万人次。
广州还推动建设深入村居、社区、校园的154家就业服务驿站和50家高校就业创业e站,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服务。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广州52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项目数量7417个,其中港澳项目数量2099个;累计带动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港澳居民人数2704人。
社保:个人养老金缴存金居全国前列
社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李明华表示,截至6月份,广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25.95万人、失业保险710.72万人、工伤保险741.4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至3929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每月2070元,工亡一次性补助金标准94.82万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人均68687元,工伤保险人均伤残津贴为每月6204.01元。
此外,广州持续深化“湾区社保通”工程,在香港首批开设7个社保服务点,实现7项社保服务跨境通办,港澳居民在穗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4.03万人次。
李明华在会上透露,个人养老金先行试点开展以来,广州170.3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资金8.4亿元,居全国前列。
生育:已有托育服务机构逾千家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常住人口1873.41万人,户籍人口1034.91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0.71‰,自然增长率5.10‰。“广州户籍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分别高出全国3.94个千分点和5.7个千分点。”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表示,广州在落实积极友好生育政策方面,采取了一些配套支持措施加快建立优化生育政策保障机制。
具体来说,一是修订《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规定》,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比如为多孩家庭在住房保障方面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依据,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至少一个未成年子女)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浮30%;二是出台《广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若干措施》,聚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从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27项工作任务,为家庭生育提供支持;三是印发《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各区各部门在推进优化生育政策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将“生育友好工程”纳入今年全市卫生健康18项重点工程,落实生育支持配套措施,加大托育服务供给。
今年,广州还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截至5月底,广州共有托育服务机构1043家,可提供托位数5.67万个,较2021年增长21.15%,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达到3.32个。其中,17家托育机构成功创建广东省示范性托育机构,示范数量居全省首位。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何宁 实习生 曾禾
7月1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发展·看民生”新闻发布会,展示全市民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会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围绕广州就业、社保、儿童入学等民生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教育:多举措应对小学入学需求高峰
今年小学一年级学位需求处于高峰,入学报名人数近26万人,较去年新增约4.5万人。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主任督学蔡健安介绍,针对今年入学高峰年、学位保障压力大的实际,市教育局在2022年下半年就全面摸查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学龄人口数据及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学位需求,提前谋划学位供给,并启动区域招生预警等措施。
蔡健安提到,为应对入学高峰,广州还实行“一区一策”“一校一案”,通过校内扩建、场室改造、地段调整、购买民办学校学位等方式,挖掘学位潜力;分年度、分区域、分学段制定学位建设规划,通过新建、改扩建、“民转公”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特别是公办学位供给。其中,2023年全市新开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4所,小学一年级学位供给总体上能够满足新生入学基本需求。
就业: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全省第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李明华介绍,今年上半年,广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18万人,全省排名第一。 “目前,广州已完成全市年度就业任务的66%。”李明华表示,广州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举办各类“阳光就业”招聘活动468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5.13万个;强化失业人员分级分类帮扶,帮助5.34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扶2.1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广州积极对接21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为其提供服务。截至6月30日,共258名就业服务专员与4586家重点企业“结对子”,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为重点企业调度用工1.45万人次。
广州还推动建设深入村居、社区、校园的154家就业服务驿站和50家高校就业创业e站,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服务。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广州52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项目数量7417个,其中港澳项目数量2099个;累计带动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港澳居民人数2704人。
社保:个人养老金缴存金居全国前列
社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李明华表示,截至6月份,广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25.95万人、失业保险710.72万人、工伤保险741.4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至3929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每月2070元,工亡一次性补助金标准94.82万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人均68687元,工伤保险人均伤残津贴为每月6204.01元。
此外,广州持续深化“湾区社保通”工程,在香港首批开设7个社保服务点,实现7项社保服务跨境通办,港澳居民在穗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4.03万人次。
李明华在会上透露,个人养老金先行试点开展以来,广州170.3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资金8.4亿元,居全国前列。
生育:已有托育服务机构逾千家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常住人口1873.41万人,户籍人口1034.91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0.71‰,自然增长率5.10‰。“广州户籍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分别高出全国3.94个千分点和5.7个千分点。”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表示,广州在落实积极友好生育政策方面,采取了一些配套支持措施加快建立优化生育政策保障机制。
具体来说,一是修订《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规定》,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比如为多孩家庭在住房保障方面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依据,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至少一个未成年子女)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浮30%;二是出台《广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若干措施》,聚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从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27项工作任务,为家庭生育提供支持;三是印发《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各区各部门在推进优化生育政策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将“生育友好工程”纳入今年全市卫生健康18项重点工程,落实生育支持配套措施,加大托育服务供给。
今年,广州还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截至5月底,广州共有托育服务机构1043家,可提供托位数5.67万个,较2021年增长21.15%,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达到3.32个。其中,17家托育机构成功创建广东省示范性托育机构,示范数量居全省首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