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全面对接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作者:高耀彬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8-14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实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使实践教学从根本上得到了加强。以就业为导向,学生零距离适应岗位不再是纸上谈兵,真正实现了——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全面对接

学生在太原钢铁厂生产一线实习。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以能力为本、以质量为本、以就业为本”的办学理念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紧紧抓住为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使学院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最显著的效果是近年来办学质量和办学的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一些骨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被企业提前“预订”一空。

  产学结合,强化实训基地建设,走活办学一盘棋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走产学结合的路子,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不仅使实践教学从根本上得到了加强,更主要的是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通过工学结合、岗位实训,学生参与、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

  学院以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国内冶金企业,对内苦练内功,不断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建立了电炉炼钢实训室、电炉转炉计算机仿真实训和自动化技术等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同时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院从2003年起,总计投入2000多万元专项经费,先后建成、充实了48个实验实训室,充实、装备了年产值千万元的校办实习工厂,为学生创造了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条件。

  2006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拨专款在学院建设数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成,不仅能支持主要专业的实训,而且具备一定程度的综合实训能力,对相近、相关专业的课程也能开出或部分开出实践课,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学院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建成了以宝钢、首钢、武钢、太钢等著名大型冶金企业为主的85个校外实训基地,覆盖了五个系的所有专业。还与海尔集团合作,建成了海尔集团山西培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不仅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参加等级工考核,形成了实训、实习、等级工考核一条龙的实践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把“产品”交给企业,人才质量由企业鉴定

  毕业生最终要进入社会,其质量是否能够经得起社会检验,不是学校说了算,而是用人单位说了算。对这一点,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认识得很清楚。因此,他们把人才培养质量的鉴定权交给社会和企业。

  学院首先通过改革考试管理办法、建立课程重修制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实行产教结合、产学结合,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除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外,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形成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其次,学院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状况,并聘请冶金企业生产一线的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人员为学院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每年定期召开研讨会,对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进行研讨,征求企业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的教学更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

  学院还聘请了80位企业和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其比例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的26.5%。兼职教师主要承担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等教学任务,由于有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作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很快,深受企业的欢迎。学院还规定:学生毕业前必须拿到专业技能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实用英语等级证才准予毕业,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这一系列举措,拉近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形成了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

  科研先导,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提高服务功能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科研方面确定的指导思想是,针对企业技术难点进行研发和技术攻关,直接服务于企业,提高学院的服务功能。因此,在教育科研中,他们注重突出技术性、实用性,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排忧解难,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史学红老师针对太钢二钢厂硅钢冶炼中产生的前期升温困难、低温喷溅较严重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找出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被二钢厂采纳。他还撰写了《减少硅钢冶炼低温喷溅之浅见》论文,充实了实践教学内容。今年年初,学院6名教师作为山西省节能监测中心的专家组成员对太钢进行能源审计,对合理使用能源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直接为企业职工进行技术培训。近年来,学院先后为太钢举办连铸、轧钢等培训班,为太钢的复转军人举办培训班8期,为海鑫、安泰、山东石横、大同钢厂等培训职工2000多人。特别是2004年以来,学院举办了6期中国政府援助朝鲜冶金技术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已被商务部确定为援外技术培训基地。

  学院还通过开展科研活动,促使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教师在各类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教科研论文380篇。目前全院共有国家课题、省部级课题及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22项。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