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职业教育是工学结合、非通常所说的一技之长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8-06-20

张发祥教授

陈荣华副教授

  考不上大学前途仍广泛 职业教育是工学结合

 

  记者:高考刚刚结束,今天我们请来职业教育行业的专家,来聊聊有关高考、职业教育和就业方面的话题。首先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两位,来自江苏扬州的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两位常务副院长张发祥教授和陈荣华副教授。

  近期有很多学生网友留言:今年高考刚刚结束,成绩即将揭晓,必将一部分学生落榜,您认为这些落榜学生的出路有哪些?考不上大学是否意味着人生就失去竞争的优势?请两位专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看法。

  张院长:高考不过是学生的一种选择,考不上大学不等于说没有出路,你需要升学就再考,如果不需要升学,还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业和发展,前途是广泛的。

  记者:职业教育就是通常说的"一技之长"吗?

  张:这个话应该说说对了一半。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我们讲的是工学结合,既要学理论,又要用理论。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相结合。所以我说"一技之长"只不过讲了职业教育的一半。

  记者:"职业学院就是半个工厂",您同意这个说法吗?

  张院长:这个话不够全面,因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既要懂理论,又要懂技能。作为工厂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工学结合,不仅仅是工厂问题。当前工学结合模式也很多,有的是半工半读,就说像是工厂,有的是学校有技能性实习基地,各个方面和工作结合,所以这个叫法还不够全面。

  记者:去年一位北大副校长说大学也应培养"蓝领",您对此怎么看?技术工人缺乏对中国产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张院长:这个问题要看怎么理解了,应该说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还是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这个是关键点。蓝领、灰领或者是白领,各有各的理解。按照我的想法,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性人才,单从蓝领或者白领来理解比较偏一点,要从根本上看职业教育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国家广泛需要具有高素质和技能型的人才,其前景还是比较广泛的,所以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NextPage@

张发祥教授

   民办高校应在培养模式、教育模式、管理模式树立特色<

  记者:请张院长简要介绍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基本情况,让大家了解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陈院长: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苏的扬州,现在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8500人,教师队伍500人,教授、副教授占了40%以上。学校是江苏省20多所民办高校里名列前茅,我们的招生、就业工作是江苏省先进单位。

  记者::我们这所学校和其他同类学校相比有什么特色?

  张院长:几年来,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民办高校里有三个特色:第一,培养模式、第二,教育模式,第三,管理模式。

  第一,培养模式,我们根据这样一个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的11号文件,根据我们前几年的人才水平评估,我们逐步做到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口,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第二,教学模式。我们教学方案从过去"老三段模式"就是专业技术课和专业课是老三段模式,现在改成三块:数字模块、技能模块和拓展模块。

  第三,管理模式。我们采用了民办的灵活机制和公办的规范化机制相结合。我们要发扬民办的灵活机制和公办院校的规范机制的长处,这样的管理模式具有活力和创新发展。

  记者:学生学习氛围怎么样?

  张院长:我们学校的学校氛围还是比较好的,我们是专职的班主任制度,学生每天要上晚自习、自修课。从目前来看,学生参加学校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能力考试都达到了江苏省的标准。另外,学生的专升本,就是学生学了两年以后,专科生的考试目前还是名列江苏省的前茅。6年来,从专科的学生升到本科的学生有1120例左右,2007年上学年占41.3%,2008年上学年达到了51.4%。所以我们学校的学风、学习自觉性都是相当好的。@NextPage@

陈荣华副教授 以就业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

  记者: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障就业畅通和高就业率?

  张:就业率是学校最关心的问题,就业问题是民生大事情。我们学校把就业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工作。我们在办学理念当中有一句话,以坚持就业为导向。列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当中去,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全校由校长负责制,下面系由系主任负责,班是由班主任负责,层层负责,层层有责任。另外,我们还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全校的就业工作,我们还设有远程双向就业选择视频系统,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他的就业单位,在网上应试就业工作。另外,我们还为学生专场开设了一些大学生招聘活动,凡是省内的招聘活动,我们都让学生去参加。另外,我们学校专门组织几次零散就业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方便。目前,我们的就业工作情况还是很好的,形势还是很好的。2005年级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7.47%。这样一个情况,在2006年,全国民办高校当中,就业工作50强当中达到30位。2006年我们达到了99.4%,在全国民办高校当中就业工作50强当中占第24位。2007年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在全国民办高校当中可以称为就业质量50强。2007年获得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总结起来,就业工作有四大优势:第一,专业对口。专业紧贴市场。第二,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情,自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就有动力。第三,就业有科学的运行机制。第四,我们有很多企业作为就业工作的支撑。学校里的就业工作形势很好。

  记者:这几个优势是我们保持高就业率的保障。如何保证这么高的就业率?有没有与一些对口企业的合作?介绍一下"订单"培养。

  张:这个方面我们也很重视,我们前面讲了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道路。我们与企业联合或者与企业挂钩,全校21个专业,江苏省有58个给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既是我们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又是我们学校的就业单位。这些单位分布比较广,有的分布在上海地区,有的分布在苏州地区和江苏北部等。另外,扬州的经济开放区内部很多企业都作为我们的校企合作单位,对这些单位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就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商量来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企业参与我们的教学构成,到学生快要毕业时参加他们的顶岗实习,到最后再录用我们的学生。这项工作我们开展的很有成效。

  另外还有一种企业,不是我们的校企合作单位,但是我们的教育基地,全校大概有50多个校外就业基地,在毕业时候他们进行招聘活动来选择我们的毕业生。

  记者:给我们具体举一些例子,到我们这个学校来学习将来有可能在哪些企业就业?

  张:企业还是比较广泛的。比如说川奇光电,扬州地区有一个台湾企业叫川奇光电,这个企业在我们学校设立了一个川奇光电班,这个培养完全是按照"订单"式来培养,毕业生也喜欢到这个企业来工作。

  记者:是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有对口的企业?

  张院长:对,每个专业都有对口的企业。

  记者:听说江海学院的办学理念受到教育界专家和同行广泛的肯定和好评,请问有什么独到的地方吗?

  张院长: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48个字,就是面向社会需求,坚持就业导向,注重专业知识,特长能力训练,进行德育为先,提高人文素养,立足江苏扬州,扩大辐射功能。这个办学理念是我们的院长朱克昌教授,他来学校之前曾经担任过扬州大学的党委书记和常务副校长,也担任过扬州市的常务副市长,也担任过泰州市委书记,也担任过扬州人大主任,现在在我们学校担任学校的院长和党委书记。他2005年提出48个字的办学理念。

  面向社会需求,坚持就业导向。

  注重专业知识,突出能力训练。

  践行德育为先,提高人文素养。

  立足名城扬州,扩大辐射功能。

  位领导一起来学习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分析了扬州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今后发展的前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这样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我们在学校里分别组织中层干部、老师学习这个办学理念、贯彻这个办学理念,现在把这个办学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我认为这个办学理念突出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的评价,尤其是我们在去年接受了江苏省的人才培养评估,得到专家组一致高度评价和肯定,这个办学理念既符合国家党的教育方针,又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方针。

  记者:江海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做到"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教育有机结合?

  陈院长::这是我们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力量。从2005年开始,我们一直在提倡要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我们去年研究教育部培训的时候,也是作为特殊项目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所以这几年一直把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从四方面进行的。首先,在课堂中进行渗透,不光是技能课的老师,包括专业课的老师,在课堂中也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的教育。同时,学校进校以后,从入学教育开始进行职业理想的教育和熏陶。

  第二,职业素养这门课非常重视,学校老师编写了这方面公开出版的教材。

  第三,我们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也加大了投入,我们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平时的晚上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学校有专门的师资,除了专门任课老师以外,还有训练实践动手能力的老师。

  第四,我们也进行环境的熏陶。我们培养学生职业理想,一方面进行教育,一方面以生动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把优秀的学生包括企业认可的比较成功的案例给学生讲解。同时组织一些环境,比如我们学校里建设的科技画廊,对学生进行环境方面的熏陶。总体来说,进入我们这个学校能够浓厚的感到职业教育的氛围。

  主持人: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什么途径和主要的方式方法?

  记者:动手能力,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首先,我们在教育计划里保障,能力培养占到教育计划里的50%以上。

  第二,学校加强硬件建设。学校有29个实验室,其中包括了土木工程类专业实验室、机电类专业实验室等等。同时,我们还具有9个实训基地,实验室主要是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校内的实训基地是综合训练。同时强化了学生与校外企业的广泛接触,我们总共有58个校企合作单位,这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我们学校里实施了一个毕业生要有"双证书"的制度才能毕业。就是一个毕业生通过三年学习,既要拿到你的学业证书,又要拿到本专业的技能证书,这样才能毕业。为了保证学生拿到专业技能证书,学校有一个国家级的职业技能鉴定所,这个鉴定所是全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归口单位,每年能为学校提供2000名的职业技能考核。所以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既懂理论,又懂专业技能的学生。

  主持人:在选择专业技能时,开始考生和家长是比较茫然的,出发点是为了高就业率,但不知道什么专业更适合自己?针对这个,给我们的考生也做一个指导。

  记者:我们学校有21个专业,根据过去经验,专业是考生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首先考生和家长先到学校考察一下,这个专业有多少教师,师资水平如何。第二,考察这个专业的办学条件如何。我们学校里专门有为考生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参加全国高考以后,前后我们都有一个咨询站,可以来访问、了解我们学校的专业情况。考生来报道以后,觉得这个专业还不满足,我们允许在一年之内可以转专业,满足学生对专业的要求。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我还请考生家长放心。同时我们学校以人为本,我们负责学生进校以后确保学生能够成人成才,所以选专业关系不是很大,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

  陈院长::这个问题考生和家长都很关心,学生的兴趣很重要,有的是家长不顾学生兴趣,

  学生入学后学习明显感觉跟不上,所以要理性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