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当下,面对经济危机蔓延,全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必须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针对目前的形势和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3月初,大连市人事局联合12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今天上午,记者邀请到这份《意见》的执笔人之一,大连市人事局人才处张强处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金强主任做客“天健嘉宾聊天室”,就最新出台的《意见》的内容进行讨论。另外,现场还请来了两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目前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
记者:现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大连市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
张处长: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因为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总量的持续增加,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从我们抽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2005年至2008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4.8%,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总量持续增加使高校毕业生成为重要的就业群体。据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比去年增长了9.3%,比2003年增长了近一倍,约占我国新增就业人口的二分之一。今后5年全国将有3000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比前5年增长72%。从我市情况看,根据测算,今年在我市就业的专科以上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含中专,有近8万人。其中,在连高校应届毕业生6.5万人中大连籍高校毕业生1.3万人,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留在大连就业按50%的比例计算有2.2万人。外地高校大连籍学生回连就业的2.4万人。两年择业期内未就业的毕业生有2.1万人。预计人数比2008年增长8%,已经成为我市一个重要的就业群体。
二是金融危机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明显减少。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对就业的影响日益加深。由于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存在着岗位流失情况,而且岗位流失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据统计,我市去年4季度以来,全市关闭、停产和部分停产的规模以上企业达34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8.5%;全市各类企业裁减人员6732人,其中今年1月份裁减人员4373人,占裁减人员总量的65%。去年秋季人才招聘大会和今年春季人才招聘大会,进场招聘的用人单位和提供的就业岗位都比同期减少了30%。今年2月份我市举办的日常招聘会,进场的用人单位和提供的职位需求分别比同期减少36%和29%。往年此时在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40%左右,但是据我们了解,目前在连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大幅下降。
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高校专业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差异较大;受城乡二元结构和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以及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就业期望与现实存在的实际差异,造成毕业生过多地集中到城市就业,而到需要人才的农村和基层就业的人数较少,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据统计,每年到北三市和长海县就业的毕业生只占全市接收毕业生总量的2%,在北三市和长海县,仍有173所农村中小学没有一名全日制师范类本科生,68所乡镇卫生院1406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没有一名正规医学类本科生;在毕业生就业服务方面,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还存在相互脱节现象。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政府调控的力度还显不够。
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3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就业工作会议,张书记、夏市长、肖盛峰常务副市长都作了重要讲话,并在会上印发了《关于稳定就业局势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大政发〔2009〕16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人事局等13个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大政办发〔2009〕45号)。
记者:市人事局等13部门制定的这份《意见》,与大连市以往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比较,有哪些不同?
张处长:这个意见的主要特点是整合资源,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明确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坚持“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针,强调运用政府可以使用的财政、税收、信贷、社保、编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职称评定、工资政策等方面资源,力图发挥政策的组合效应,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归纳起来,我们要做到“一个加强、四个鼓励、两个提高、一个援助”。与我市以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比较,最明显的不同在于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纳入全市就业政策体系,把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我市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扶持政策体系,明晰了促进就业与储备人才的工作思路,突出了各类企业在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作用,强化了市场配置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切实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力度。
记者:《意见》中关于“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是不是有明确规定?
张处长:《意见》提出,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大连的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要摸清底数,建立实名登记制度,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他们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的活动。我们将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我市登记失业人员的扶持政策体系。
《意见》提出,在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信息实行动态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帮扶。通过实施一对一就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确保回到大连的本地生源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当年全部实现就业。而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
学生张奇:我比较关心的见习基地的建设。尤其是见习基地中企业的类型、规模、见习的培训等问题又是怎样规定的?
金主任:大连市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从06年已经开始。目前已经发展成122家。当初建立基地时,就依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使他们成为见习基地。
首先要明确的是,进入见习基地的毕业生必须是大连籍的高校毕业生。进入见习基地以后,由见习基地和毕业身之间签订见习协议,通过协议约束二者的关系。
另外,今年作为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要再建百家毕业生见习基地。同时在原有见习基地基础上,不断拓宽有良好信誉,并且有接受能力的现代制造业及金融、银行等相关行业,纳入百家见习基地。第一季度已经初步建立了22家,二、三季度再建30家,年底要全部完成,以确保政府提出的任务。
同时,要在见习基地进行调研,挖掘出更多的岗位,为见习毕业生能够见习提供保障。
学生高磊:作为一名大四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问题。我想了解更多“村官”的情况,村官的招考过程和录取比例是怎样划分的?另外,如果有幸录取,“村官”服务期满的大学生,在去向方面会有哪些选择?
金主任:我们会依据最基层的村和乡镇的需求,制定招考的方案。每年6月份左右会向社会发布信息。随后,根据岗位,会进行笔试、面试、体检、最后经过培训上岗。笔试中,会按照1:3的比例进行面试,面试根据1:1的比例进行录取。
张处长:关于村官期满之后的出路问题,现在人事局和高校中心也在研究。但总的原则还是,坚持自主择业、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
目前研究的政策措施是,要打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而现行的政策也提出,如果期满之后三年内报考公务员,可以实行计划单列或笔试加分。计划单列是指,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拿出岗位,专门面向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另外,如果乡镇单位或涉农区市县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人才,那大学生村官只要在服务器考核合格,这些事业单位可以实行双向考核的方式,直接录用。
而对于如果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我们也会优先纳入到创业孵化基地。给予政策或资金方面的支持。大学生村官服务器满,我们也有职责促进他们就业、正确引导他们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