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培训机构承诺“不过包退”考生遭遇退费难题
来源:台海网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4-06-13
近年来,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推出考试不过,学费全退的“考公考编”课程吸引学员。近日,市民陈先生反映,他于2022年报考了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公教育”)的培训班,并签署了“不过包退”协议,因未通过考试,今年5月份,他提出退费申请,但迟迟得不到解决。据了解,与他有相同遭遇的学员不在少数。对此,记者进行走访。
学员 承诺考不过退费 分期后也未按时支付
“中公教育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教育机构,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报考,所以我就选择了他们家‘不过包退’的培训班,没想到现在退费这么困难。”陈先生介绍,为准备2022年泉州事业单位考试联考,当年8月份,他报名参加了中公教育“一年无限考5.5”七天七晚的培训课程,培训费用共计30800元。按照协议要求,陈先生参加培训课程和考试,如果考试没有通过,机构应在收到退费材料并核实后的30—45个工作日内,将退款金额29000元支付至陈先生提供的银行账户。
“之前就有听说过中公退费难的情况,前两年比较忙一直没处理这个事情,今年家里刚好急需用钱,我才想起来过去申请退费。”陈先生说,他在今年5月初准备好材料,多次联系中公工作人员,但迟迟得不到回复,截至目前也未收到任何退款。
申请退费无果后,陈先生加入一个泉州中公退费维权群里,群里共有50多人。根据群里成员的介绍,记者了解到,他们都是在2022年报名参加“承诺考不过退费”协议班的中公学员,报名金额大多超过万元,部分成员收到分期退款,但仅收到几期,后续便未按时打款。
“当时想着尽快拿到退款,我就同意了分10期退费,但2023年6月以后就再也没收到退费了,目前还有4期款项未退。”群里一名学员说,他仔细看了自己和中公的合同才发现,合同上面的签章为“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同上面对于争议的解决方式做了明确规定,即“依法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我们咨询过相关律师,因为合同做了规定仲裁,我们只能去北京仲裁,需要支付高额的仲裁费用,并承担来回食宿、差旅费用等,这种条款对我们普通学员很不利。”他表示,之前他们有成员去起诉申请仲裁条款无效,无奈败诉,之后只能继续在北京、泉州12345平台投诉,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公司 费用由总部统一退 逐步处理分期退费
对此,记者走访了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疫情冲击、双减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公教育内部资金出现紧张状况,这也直接导致了学员在退费过程中遇到了退费难、退费慢等问题。
“学员的费用我们肯定会退,但由于之前积累的欠款金额较大,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逐步处理。”该工作人员表示,为了缓解当前的资金压力并保障学员的权益,中公教育目前主要采取分期退费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退费事项统一由总部安排,我们分部没有款项可以使用,只能帮忙整理上报。”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已经帮助不少学员取得分期退费。他给记者展示了部分与学员的聊天截图,上面显示截至6月份仍有学员陆续收到退费。
“截至目前,2022年提交的退费申请的大部分泉州学员都已经收到了4至5期的分期退费。”该工作人员说,据他了解,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要针对2023年1月至5月期间未按期退费的申请进行退费,2023年5月份之后再没有收到退费的学员将在后续进行分期退费安排。对于那些至今仍未收到任何退费的学员,该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的申请应该是在2023年较晚提交的申请,也需要等待。
对于中公教育目前仍在继续进行的经营及宣传,该工作人员表示,退费风波之后,中公教育采取对产品进行调整,笔试班全部改成“不过不退”或者“先交后补”模式,面试班由于情况特殊仍保留“不过包退”模式。“整个行业的面试班都采取这个模式,它的人数相对较少,培训周期也较短。”该工作人员解释道。
律师 可申请仲裁解决退费问题
学员究竟该通过何种渠道进行维权呢?福建建达(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张传江认为,《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学员与中公教育签订的培训服务协议书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属于依法成立且有效的合同,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义务。在符合退费条件的情况下,学员有权向中公教育主张退费。
对于中公教育未依约履行退费义务的情况,学员可根据协议书约定向中公教育提出交涉,也可向当地消协或基层调解委员会反映情况,争取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按协议书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中公教育按协议约定退款。“由于案涉学员大都在泉州地区,维权成本可能较高,因此学员可先询问北京仲裁委员会是否可以通过网上进行立案、开庭,这将有助于降低维权成本。”张传江律师说。
张传江律师提醒,签订类似培训合同的学员应注意,在签订合同前应详细阅读关于退费条件、退费时间、退费方式、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等的相关约定,争取合同条款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学员在维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相关证据材料的保存,如合同、付款凭证、聊天记录等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融媒体记者 张晓玲 庄鹏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