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在中国面临推广难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09-07-24
□记者 张骞 实习生 徐璟琳
晚报讯 通识教育在国内高校里尚难以普及。在昨天于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三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开幕式上,专家普遍认为,学生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师资力量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单一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都十分注重在本科阶段实施通识教育。近年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部分研究型大学开始逐步探索通识教育改革。但是因为种种局限和困难,大部分高校的推进速度并不快。
“首先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往往对那些与将来就业有关的课程比较重视,而常常忽视那些培养人文修养、思想视野的课程。造成了一批学生选一些‘易过’的课程‘混学分’的局面。 ”讲习班组委会主席甘阳教授说。
而通识教育课程与现有课程、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矛盾则是在普及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甘阳教授表示,通识教育并非介绍一些浅显的知识,也绝不是“博而不精”,所以就需要一批各个领域最专业的老师。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这些老师对非本专业的学生往往会降低授课难度,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无法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就形成了所谓的“二类课”。
在美国著名文理学院圣约翰学院就读的陈若菡介绍,她所在的学校一个老师仅带8个学生,教学以讨论形式展开。然而在中国,由于学生人数多,能适应通识教育的老师较少,所有大学都实行小班教育基本不可能。针对通识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现阶段不宜普及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