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综合素质更需要“高素质”把关
来源: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09-08-31

 

20090831091215.jpg
  制图:唐春成

  □毛建国

  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

  (8月30日《广州日报》)

  山东出现部分综合素质评价低的考生被退档的现象,在相关方面那里,特别是临沂师范学院有关负责人语气里,传递出了一种创新的自傲。诚然,在今天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大背景下,山东把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录取“硬挂钩”,可以视作是破冰之举,而且,我们也应该相信,这会激起更多人士包括家长在内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关注。

  对于高考来说,公平是压倒一切的。鉴于高考的特殊地位,引进综合素质考核不失为保证公正的有力砝码,只是在这里,综合素质可能成暗箱操作的幌子,这样的担心似乎不应该被选择性放弃。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见到了太多的暗箱操作,民族成分造假,权贵家庭纷入其中……为了10分20分加分,许多人不惜抛掉了尊严、人性,不惜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与金钱,为孩子“买分”,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能保证综合素质不被人利用吗?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首倡者不是山东省教育厅而是教育部。 2007年11月2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一次活动中表示,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在全国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同时引进“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推进考试向评价转变,将高考转变为对考生进行全面评价。教育部这一思路,在多个省市引起了回应,然而,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大多是 “软挂钩”——即仅仅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参考。为何如此?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担心过多的权贵介入操作,从而导致新的高考不公平。

  一个良性的制度从来就不会孤立地发挥作用,它还需要若干良性制度支持。综合素质需要高素质制度把关,如果我们不能保证公正,不能禁止暗箱操作,那么,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 “硬挂钩”则需缓行。须知,没有一个学生可以成为高考改革的试验品,误掉一个学生对于高考大局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具体学生来说,却是全部。

来源:辽宁新闻-辽宁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