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孩子们的灵光一现让人击节赞赏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2-09

         ■对话终评评委

        南方日报:总体来说,对于今年决赛的作品是否满意?

        杨克:总的说来,我觉得今年我们发现了一些更有可塑性的小学生作者。每周一星连续推出的诗作比去年更丰富多彩,艺术水准亦更高。比如中山市一个四年级孩子阮麒霖写的《在小区骑单车》,我当时正在走黄河,初评评委选出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看,读到“我一个人在小区里骑单车/即使骑得再快,我也感到/寂寞比车更快,迅速就把我捉住”的结尾非常震惊,如此灵光一现让人击节赞赏!

        跟去年一样,为了避免家长和老师过度辅导,决赛采用现场命题写作。孩子们能当场写出如此五彩缤纷的诗,很了不起。但要求文学特别是诗歌,像经济发展那样年年有进步,是不符合艺术规律的。你无法要求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来年就要写一部更伟大的作品;盛唐出了李杜,晚唐就要出现更了不起的诗人。好诗可遇而不可求。今年决赛作品,内容和形式比去年更丰富,但很难说更为出彩。

        南方日报:如何保证终评的公正性?

        杨克:我们终评没有召开评委会,而是通过网上打分进行投票的。评委只看到作品内容和编号,看不到作者姓名和有关学校,这样各自独立作判断,也避免了开会评议评委发言互相影响,反而更公平公正。终评分两个组进行,特别值得钦佩的是,于坚和王小妮两位诗人,分别对每一位决赛选手的诗都写了简明扼要的意见,要知道我们有600多位小诗人进入决赛呀,可见终评工作相当认真负责。而其他文学评奖,进入终评的不外乎20个人以内,都鲜有一一写出评审意见的。作为评委主任,我不参与打分,我的任务是对分数相同的诗,再投一票仲裁。故而终评没有争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