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考改革应回归到素质教育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3-28

  大家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以各种各样的实验班来力求突破。举办实验班,对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有一定意义的,点上的实验是为了推进面上的进步。但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建立在全面提高所有学生质量的基础上。一定要处理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全面提高所有学生质量的关系,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不要以牺牲多数人的质量来提高少数所谓拔尖人才的质量。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拔尖人才才有涌现的可能。形象地说,在高原的基础上才有高峰,也只有在青藏高原上才会有珠峰。

  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最核心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是既“适应”又“不适应”。当前,在一定程度上,人才培养的数量已不是主要问题,质量才是主要问题。而所谓质量问题,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里,既有今天的需要,更有明天的需要,因为今天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在今后的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因此,人才培养要有前瞻性。

  围绕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要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如果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不是启发式的;是注入式的,不是研究式的;是背诵式的,不是创新式的,又怎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当然在加强业务教学之外,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的培养也应加强,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健全的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特别强调了几个理念: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这些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内涵式的改革,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广大教师的直接参与。对此,我们要有新的认识,不要在乎外面的热热闹闹,而在于内在的扎扎实实,细化到每门课、每个课堂去改革,从而真正解决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改革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不会一下子就培养出那么多创新型人才。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正是这些优秀人才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推动了“中国奇迹”的出现,一点也不要小看了这个成就。人才的成长是需要环境的,包括政治、学术、社会环境等,是多方面的。如果思想僵化、不敢想象,懒于动脑,又何谈创新?拔尖人才的冒出是和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