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执行难”专家:不必千校一面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2-02-01

      广州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遭遇“执行难”,有专家指出——

 不必千校一面应从特点出发

20120201090433.jpg

南京一所中学在上游泳课 安心/CFP

  近年来,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广州市不少小学开始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但一直存在“执行难”等问题。前不久,广州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场会在荔湾区鹤洞小学召开。鹤洞小学的“蛇形慢跑”、“柔韧操”等特色项目,获得专家和观摩群众的喝彩。但相当部分学校老师坦言,自己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做不到那么好”。

  展示现场惊叹“意外”

  在活动展示现场,一声铃响之后,鹤洞小学成了音乐的海洋。伴随着音乐节奏,老师和学生走进操场。每天半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吹响了“集结号”。

 “拱桥”、“劈叉”、“肩肘倒立”……学生们的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赢得了现场的欢呼和掌声。“蛇形慢跑”项目,学生们排成队列盘曲前行,如同巨蛇穿梭在丛林间。在活动中,学生们还根据音乐变化,玩起了“花样跳绳”,如燕子翻飞,花样百出。

  一位教研员发出感慨:“原来大课间活动还可以这样玩的!”她对“柔韧操”的动作很欣赏,不时抓起录像机拍摄。她告诉记者:“广播体操能变成瑜伽式的‘柔韧操’,很有味道!”

  要想借鉴并非易事

  据介绍,这样的大课间活动在鹤洞小学已经开展一年多,在早上第一节课的课间30分钟进行,已经列入正式课程。学校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课间活动各项数据进行测试,并根据学生兴趣开展“柔韧操、跳绳、蛇形跑”特色项目。

  对于广州市要求各小学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场观摩的大多数体育老师表示“有困难”。来自白云区的张老师指出,要开展这样的活动需要具备许多条件,体育老师数量、场地条件、课时多少等因素,都会制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体育老师坦率表示,大课间活动应该更重视效率,不能只玩“花样”、做秀。“学生们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活动后如何静心上课?”他提出质疑。

  鹤洞小学校长陈容透露,刚开始推行柔韧操时确实遇到障碍。学生不理解、怕累,都很抗拒。所以,要给时间让学生们逐步适应。现在,坚持下来了,学生们也都很感兴趣,玩得很快乐。

  更应照顾孩子兴趣

 “鹤洞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值得借鉴,但是要真正落实,却会遇到很多瓶颈,怎么办?”参与研讨会的老师纷纷向专家讨“招”。

  荔湾区小学体育教研员车纯表示,目前,荔湾区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行的是“3+X”的模式,除了固定的三个项目,各个学校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X”活动,在特色上下工夫。他建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有效”;要让学生感兴趣,可以根据学生年级,分成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项目,以保持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专家则指出,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不可将一个模式在全市或某个区强行落实;应该根据学校特点,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制定活动项目。

  健康体质重于成绩

  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场也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家长戴女士在一旁不时为孩子的出色表现喝彩。她表示,孩子以前不喜欢运动,现在回到家里会自己练习柔韧操;更令她惊喜的是,还会帮忙拖地板,个子也长高了不少。

 “健康的体质比学习成绩重要多了”,家长蔡女士则感叹说,孩子入读的学校只有传统的广播体操、跳远、跑步,孩子不感兴趣,不像“蛇形慢跑”、花式跳绳等项目这样好玩。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多数家长对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表示支持。家长黄先生还特地跑到鹤洞小学当起大课间活动志愿者。他告诉记者:“看着孩子在操场上活蹦乱跳,自己也想下去‘过把瘾’。学校开展活动不收钱,而且家长带去外面锻炼,也未必能有时间”。(记者 陈晓璇 实习生 郑礼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