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曾明确要求:中小学1-2年级每周安排4课时体育锻炼,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然而,今春开学已有两周,记者在海口各中小学校走访时发现,部分学校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严重不达标,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麻雀学校”,由于场地、器材、师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体育课的内容较为随意,体育锻炼的质量并不理想,“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目标似乎成了口号。
位于海口坡巷村内的兰亭小学是一所流动子弟学校,龙龙(化名)告诉记者,课程表上每周安排有两节体育课,他最喜欢上体育课了,因为可以在教室外面“自由活动”。可是最近,总是在教室里面上体育课,这让他感觉很“没劲儿”。不仅是兰亭小学,记者了解到,最近由于阴雨潮湿天气,许多没有室内活动场地的学校,均取消了室外活动的课程。有些学校则让学生自习,可自行看书或做作业等。
可也有不少学校,即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为上体育课而发愁,原因是根本没有足够的场地供学生活动和开展体育实践。例如海口市第八小学、七小、二十一小等等,这些规模较小、空间有限的学校被形象地称为“麻雀学校”,有的甚至只有半个篮球场大小的运动场地,都不够容纳全校学生做一次广播体操。
不过,记者经采访得知,这些“麻雀学校”也各自想出了很多办法解决场地问题。例如八小及周边一些“麻雀学校”,会轮流组织学生到校外,如人民广场等地点开展体育实践;七小和二十一小等,则想尽一切办法在校园里拓展空间,例如直接将篮球框钉在楼体上,同时将楼道间距开辟出来作为运动场地,以节约空间。然而,记者随后进一步采访了解到,也有不少人为因素导致体育锻炼开展受阻,例如课时“缩水”现象就相当普遍,多数学校1-6年级学生每周均只有两节体育课,只有部分学校,为低年级学生增加了一节体育课,并且,遇上天气等原因无法开展体育活动,一些体育课还会被其它课程挤占。
至于体育课的内容,因不同的学校有
所差别。记者曾注意到,一些学校的体育课比较随意,任课老师组织集合清点人数之后便会宣布解散,任由学生“自由活动”,跳绳、跳皮筋、打球……基本由着学生自己选择,有的还允许学生回教室做作业,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位在学校工作多年的教师向记者透露,海口不少学校缺乏专职的体育教师,许多都是由有体育特长或爱好的老师兼任,在体育教学和规划方面有一定的局限。(记者李佳飞见习记者陈庆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