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将对中小学生使用的主要教辅材料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届时大部分教辅材料价格将降低四到五成。随着教辅材料的减少,家长的目光自然会从图书市场转移到学校,转移到教师,转移到教师的习题质量,家长不应当再盲目购买辅导书。
一位家长在书城内选购小学教辅资料。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将对中小学生使用的主要教辅材料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届时大部分教辅材料价格将降低四到五成。记者24日采访中发现,目前市场上教辅材料定价偏贵,辅导书价格明显高于教科书,10元以下的辅导书几乎找不到,有不少家庭一年仅教辅费就能花上千元。教育专家表示,要给火爆的教辅市场降温,主动权还在家长。
10元辅导书难觅踪影
在香港中路书城内,记者随机选取了八年级下册的生物课本及与之对应的生物课时训练辅导书,发现104页的生物教科书售价为6.76元,而只有薄薄79页的辅导书售价却为16.00元。
“跟教科书比起来,这些辅导资料价格真是很高,我平常给孩子买的课外辅导书几乎价格都在20元左右,根本找不出10元以下的辅导书。”来给孩子选购教辅书的市民张女士说,她周末刚买了一本只有几十页的课外辅导书,就花了18元,虽然感觉很不值,可是为了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还是忍了。
虽然大部分家长表示都会为孩子买齐所需教辅资料,但仍有一些家庭情况不济的学生没有条件有此“待遇”。孩子上初中的家长张先生,就因为没多余钱买辅导书,很多辅导资料都是从比孩子高一级的家庭借来,“上面都被人画满了,我都是把题用白纸抄下来,让孩子做,然后再对照辅导书上的答案。”
一年买教辅书花千元
记者在书城观察到,四楼的二分之一区域都在售卖各种教辅资料。记者采访了多位前来为孩子选购教辅资料的家长,了解到大部分家长每学期为孩子购买教辅资料,少则需要花费两三百元,多则就要五六百元,一年下来就得花上千元。
孩子上初三的尚先生跟记者说,他曾经仔细算过,孩子从上初中开始,每年教辅书上的花费都没有低于千元,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每科都要买两三本课外辅导书,其他副科辅导书虽然少但也要买。“教辅书再贵,只要孩子需要,家长就得买,很多商家应该是抓住了家长的这种一切为了孩子的心理,这个市场的确该管管了。”尚先生对记者说,教辅书对学习的实际效果,家长很难判断,经常是到处打听哪种书卖得好,就去买哪种书。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青岛将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所以对于中小学家长来说,课外辅导书支出就是家庭教育支出的一大部分,每年开学季节,书店里卖得最好的书籍就是辅导书,对这个市场进行整顿能够给百姓带来实惠。”大名路小学校长周韫轶认为,教辅书出台政府指导价并全面降价,对于外来务工家庭尤其能减轻经济压力。
■专家
目光转回课堂摈弃题海战术
“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被图书市场教辅材料过多、过滥、过贵等顽症扭曲了。”青岛市教育局“教育专家咨询团”团长翟广顺介绍说,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不具备教辅材料编写能力的出版社、出版商也纷纷介入教辅材料市场,因此教辅材料种类繁杂、质量良莠不齐、价格虚高。翟广顺认为,此次教辅书治理特点是斩断“利益链”,教辅市场会因“利益链”断裂而趋于萎缩,能够净化教辅市场。
“给学生减负关键还在于家长。随着教辅材料的减少,家长的目光自然会从图书市场转移到学校,转移到教师,转移到教师的习题质量,家长不应当再盲目购买辅导书。”翟广顺建议,家长应当同老师、学校一起,使摆脱了教辅材料困厄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不要再陷入题海战术当中。记者 单俊楠实习生 范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