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减负 (经验篇之一)
加减得宜,把时间还给学生
——山东省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纪实
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张山子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上泥塑课。该校开展素质教育,把剪纸、泥塑、布艺等地方传统技艺纳入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高启民 摄
以前,学校“5加2”、“白加黑”,一个月休息一天,春节刚过初五就上课;现在,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学,寒暑假里不加班,双休日也能正常休息。“我们作了个统计,现在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比2008年减少了54%!”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说。
在山东,潍坊现象并非个案。近年来,山东省教育厅一直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探索实践,在“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同时,也把能力还给了学生,把快乐还给了学生,有力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教育要当“守法户”
——推倒超时上课、海量作业、反复考试“三座大山”
登录山东省教育厅网站,首页中“违规办学行为曝光台”的标志赫然在目。点击进入后,近期各地教育局接到投诉并查处的违规办学行为一一在列。
今年2月,潍坊市教育督导巡视团王英华等3位督学收到省教育厅网站“曝光台”的举报信息,有市民反映高密市某中学周六和周日安排教师给学生上课,考试后还给学生排名次。督导巡视团到校查看,发现有一个班的教师在周六上辅导课,立刻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半个月后,督导团又对该校进行复查,没有再发现违规问题。
“要从根子上治好违规办学这个‘顽疾’,就必须‘下猛药’。”张国华说,教育局每年在媒体上发布广告,告诉市民一旦发现违规办学行为,可以打举报电话投诉,确保5天内查处。“这几年下来,每年平均要查处两三千件。”
严查违规办学,潍坊有两大“杀手锏”:一是组建教育督导巡视团,“有报必查,查实必纠”,及时查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等行为;二是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集咨询、投诉、社会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面向社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促使教育部门和学校直面矛盾,解决问题。
不仅潍坊一地,在山东,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设立了违规办学举报电话、信箱,对投诉信息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和反馈,并接受社会监督。山东还专门出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就招生、考试、复读、节假日补课等内容进行规范,以防出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情况。
“教育要当‘守法户’,规范办学行为就是依法治教。”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介绍说,2007年以来,省教育厅督查违规办学情况,共检查学校1万多次,60余所违规学校、1个县级政府被曝光和查处,50多名中小学校长、4名县教育局长受到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