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对破坏少儿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来源:华商晨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5-31

  习近平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时强调——

  据新华社电 在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9日下午来到北京市少年宫,同来京参加交流体验活动的全国56个民族、革命老区、灾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少年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以及首都城乡少年儿童代表1600多人,一起参加“快乐童年 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以一个“大朋友”的名义,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

  活动期间习近平强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老师、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责任。少先队组织要更好地为少年儿童服务。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三问校园“狼”出没

  1.性侵为何迟迟未发现?

  近期曝光的校园性侵案中,许多学生都是长期、连续被猥亵。为什么迟迟未能被发现?

  广州市某小学负责人说,“我估计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这类事件的警惕性不高,认为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太低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会引导学生选择性地展示美好一面,而坏事却不敢告诉父母。如果学生能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不伤害别人,又如何保护自己,一旦遇到伤害可以检举、报警,也就不会拖这么长的时间。

  2.校园性侵缘何“井喷”?

  20天里接连曝出校园性侵案,给人以“井喷”之感。熊丙奇认为,其实这些案件一直存在,并不是突然间增多,只是以前未能进入公众视野。

  熊丙奇特别提醒,每次校园猥亵事件后,都应该关注受害人的保护问题,救助最不应该缺位,否则会造成终身影响。但有些农村学校因条件简陋、师资匮乏,在心理方面的救助也难以到位,建议公益组织介入。

  3.如何从制度上防范?

  有学者指出,发生校园性侵案说到底是“师德”问题,对此熊丙奇不认同。

  “这不是道德的问题,是法律的问题,说‘师德’那是把这个词矮化了。”熊丙奇认为,类似案件一旦发生就应移交司法处理,这是原则问题。但目前很多都是行政处理,也就是说当成内部问题来解决。而目前很多类似丑闻都是不了了之,并没有走到法律程序。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落实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完善法规。据《南方都市报》

  教育部:坚决把违法犯罪人员

  清除出教师队伍

  据新华社电 昨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校园性侵案件发生后,教育部第一时间要求有关地方教育部门立即查清事实,坚决果断把违法犯罪人员清除出教师队伍。

  这位负责人指出,教育部将配合司法机关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打击,绝不手软姑息。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受害学生的安抚工作,保护好受害学生的隐私。

  据了解,教育部已要求各地迅速组织排查学生人身安全特别是女童安全隐患,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要建立严格的校园安全考核、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家长、社区对学校的监督制度,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检查;要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的合作,积极协助公安、司法部门尽快侦破案件,惩办罪犯,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因学校管理松懈而发生教师强奸猥亵学生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推卸责任、延缓上报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校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对包庇罪犯、隐瞒不报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使学生和家长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有关保护青少年学生的相关法规的内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不法侵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沈阳有学校要求:

  老师不能和异性学生独处

  晨报讯(记者 岳巍)老师应该如何和异性学生相处?

  沈阳有学校明确对老师做出了规定:老师不能和异性学生单独接触,谈话要在办公室内,如果办公室没人可采取“填写谈话记录”的形式。

  但做出如此细化要求的,仅仅占少数。

  近期国内频发校园性侵案,师德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现行的教育部关于教师道德方面遵循的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里面首先强调了师德为先,强调教师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等,但没有一些细节的规定,比如“老师和异性学生”之间行为的规范内容等。

  同样,因为教育部没有相关细则,记者了解到,我省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方面也没有关于“老师性侵害”等方面细则要求。但我省现行的《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中有规定,教师要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沈阳有个别学校就“老师和异性学生”相处方面制定了一些规定。

  和平区一所中学要求:老师不能和异性学生单独接触,谈话要在办公室内,如果办公室没人可“采取填写谈话记录”的形式,就是老师把跟异性学生谈话的内容记录在纸上,由学生确认谈话形式和内容后签字,但目前还没有用到这种方式,因为办公室里一直都有人。

  该校老师透露,在最近国内出现多起性侵事件后,学校在开大会时又特别强调过。

  沈阳市大东区一所中学的校长也表示,学校规定老师不能和异性学生太过亲密,谈话要在办公室。但这都是口头方面的要求,没有落在纸面上。

  男老师矛盾:对女学生管还是不管

  一个现实问题是,现在老师和异性同学之间“性侵”事件都是男老师行为,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男老师,他们对近期国内发生的“性侵”事件也很气愤。

  某初中张老师就是名班主任,今年30岁,因为性格开朗,学校经常让他带一些学生特别淘、特别疯的班级,“为教育学生,我得经常找学生谈话,单独谈话也不在少数,但从没有过一些其他的想法。”

  姜老师是多年的初三数学老师,他的回答更干脆,“压力大死了,一天忙着上课还忙不过来呢,哪有工夫合计那事儿。”

  某初中班主任谭老师表示,作为班主任,难免会跟女学生接触,谈话等也不可避免,现在出现这个问题,他们也矛盾了,对于女学生,是管还是不管,管,就要顾虑很多。

  对于教师压力问题,记者了解到,现在全省各中小学都没有专门针对老师的心理疏导,老师有心理压力都自己想办法排解,所以采访的老师们也呼吁建立“老师减压疏导机制”,如果老师的心理问题被及时发现并疏导,或许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本报记者 岳巍

  沈阳家长:相信这些都是个别极端事件

  对于20天发生的8起校园性侵案,沈阳家长李女士认为是个别事件,因为自己女儿初中班主任就是名男老师,老师特别外向,班级里很多学生都和老师成了朋友,“一个学校老师都100多人,全沈阳市、全辽宁有老师好几万人,就一个老师出现问题,只能说是个别事件。”

  和李女士一样,刘先生也认为是个别事件,但他认为应该建立一些制度来规范老师的行为,而且规范准则越细越好,因为有这样的规定来约束和提醒,就可能会避免性侵犯事件的出现。

  本报记者 岳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