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大连市政协委员 常庆利
一、存在的问题
世界自有人类以来,从来就没有如此有计划,大批量的独生后代,而我们中国像这样的独生后代已达2亿人左右,并且已经是家长独生,孩子独生,老师独生的群体,他们的身心思想已经与以往多兄弟姐妹的身心思想大相径庭。近几年来从上到下各地出现的怪异事件,大多是独生子所为。他们孤独心理多表现为学习懈怠、自卑、自私、嫉妒、神经质、抑郁、焦虑、强迫倾向、学校适应不良,工作毫无上进心等等。当前这独子群体的“独心理”离人类社会越来越远,不知符合哪种群体。现在高中、大四毕业生,在毕业时,全班同学往往撕掉自己所有书籍和辛辛苦苦记录下来的三至四年的学习笔记,这些怪异现象越来越盛行。现在大人为大事自杀,小孩为小事,甚至一句话就自杀的现象在全国有很多。我市近几年的这种现象也是多次发生。“谁让成长如此烦恼”, 这种现象是对我们教育策略的一个挑战,这需要我们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科学且深入加以对“独生族”的研究与应对。
二、四个建议
一是加强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使知识灌输与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有机结合。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相处相融意识。学科课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特别是针对现在独生子女,更缺乏加强其内心情感体验交流等要求。学科课程各有各的知识体系,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犹如森林之树干组成的“林课程”,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已是人类知识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趋势。所以综合课程在20世纪70年代风靡一时。作为学校,组织富有特色的综合课程,首先要考虑国家课程意志,其次要选择以生为本的能形成气场的课程,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耙,这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全面、深入的开展,形成特色办学。选择综合课程好比选择一片针叶森林还是阔叶森林,然后创设森林之树冠部分相互渗透的“森标课程”,这种“森标课程”依据学校的办学方向,以学生为主体、为本位,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是适合儿童当下生活与经验而组织的一定课题课程活动。如高城山小学的“十艺”综合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一门艺术特长,更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思维,举一反三,实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自我意志力、审美力、价值观的特色课程。通过十艺课程,使独生族很快体验学习乐趣,不但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而且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批小小的设计家、创新家,为未来的栋梁之“木”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加强美育教育。在小学实施美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尝试创新意识等等。如我市金州新区有2300多名小学生的高城山小学的纸艺课程是在“享受艺术 塑造人生”的办学理念下,作为“十艺课程”中纸艺课程已普及全校每一名学生。纸艺,以“纸”为载体,以启迪、开发学生艺术思维为切入点,旨在通过自由发挥,自主创造,探究合作,自我提升的纸艺制作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艺术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渗化责任意识。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使每个孩子的心理、个性在纸艺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舒展与张扬。通过美育培养,更能增加孩子们关注生活中的现象,热爱生活的意识。
三是让学生走出去,或者是请进社会各界人士搞讲座、办活动,体会祖国大好河山、风俗人情等文化熏陶,从而修正自我价值观,进一步树立个人远大理想和目标。
四是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辅导在各个学校还没有得到很好重视,一是缺乏真正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二是心理健康咨询室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目前有的学校只是自己组建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不够标准,达不到要求。三是针对家长也应该开展大型心理健康课,即心理健康进社区,进学校。
通过以上四种活动形式可以有效促进现代“独生族”心理怪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