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6月8日电 (王静) 孩子从成为学生那一刻开始,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就一路相随,而在求学的路上,学校用什么样的方法教授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近年来,鸡西市教育局“创新德育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强化养成教育”,结合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特点、认知规律,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教育的内涵质量上,初步形成了 “养成·体验·实践”的尝试德育模式。
黑龙江省鸡西市,现有学校178所,其中小学69所,初中72所,高中23所,其余为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针对学校德育教育普遍存在重说教、轻实践的问题,教育部门将“尝试教育理论”引入德育工作中。
好习惯养成:成才的基础课
汉字之美在学生笔尖流淌,翰墨之香飘满校园。很多学生、教师的习字作品张贴在校园里形成了鸡西师范附小独特的气质。
“练字的根本目的其实是在练心”师范附小三年级一位班主任这样总结。他说班上这些学生一年级入学时有百分之七十都有好动,不爱听课,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但学习书法后,学生们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强。学校又有练习书法的风气,耳濡目染,练习书法变成了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些学生因为练习书法,纠正了不规范的坐姿,改正了写字倾斜的毛病。在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们实现了独特的心性训练,并逐步养成了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好习惯。
学生家长说,在孩子每个月的“习字档案”中,能够发现汉字在孩子笔尖从横斜竖歪到规规整整,更重要的是发现在练字后孩子的心智也越来越成熟了。
“每天上午上课前20分钟设定为阅读、写字时间”“每天中外名曲欣赏”“每天运动1小时”“每天背诵弟子规”等等,在鸡西市69所小学里,不同学校采取适合本校学校、学生特点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
重体验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认知自我
“学生并不缺乏品德方面的知识,缺乏的是身体力行的尝试、实际情景的体验”鸡西市教育局局长俞景福说。
为增加学生的行动力,一些学校大胆尝试新方法。密山市知一中学依托自身的地缘优势,开办了一个集菜地、果园、鱼塘、温室于一体的学生体验教育基地。每年老师与学生都需要走进田园,一起翻地、起垄、播种,并按照不同农时,种玉米、土豆、茄子、西红柿、向日葵等农作物,春种秋收。每次劳动结束后,学校组织师生写日记、写感想,通过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感知、体验生活中的艰辛和快乐。
不少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很少做家务,他们通过劳动知道了家长工作的辛苦,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来之不易的道理。甚至有的孩子劳动回家后开始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给父母拿拖鞋、揉肩膀……
初高中正式学生进入青春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抓好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初高中更重视体验,构建体验式课堂、创建体验基地、开展体验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等,力求通过各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
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鸡西市以先进的理念,鲜活的形式,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从细微之处入手,强调各个学年段学生在日常习惯、文明行为、自我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教育,不仅活化了教育资源,而且把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到了实处。用负责任的态度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
延伸阅读:
近年来,鸡西市和平小学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工作为灵魂,坚定“让阅读成为每一位学生精彩人生基石”的办学理念,建设以阅读为特色的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校园文化,用文化引领教师,培育学生,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原标题:黑龙江鸡西用心办教育 德育教育尝试先行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