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15年“金秋助学”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场(记者赖杰摄)
本报讯(记者刘鑫)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以来是市委、市政府关心牵挂的问题。为了给困难家庭减压,让每一名贫困学生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帮扶,逐步构建起了金秋助学、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政策体系,让众多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在昨(18)日举行的2015年“金秋助学”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市委书记彭宇行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希望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真情回馈社会,帮助更多贫困家庭学子走进大学校园,努力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上得起学、上得好学。省总工会副主席任远明代表省总工会讲话并发放助学金。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市“金秋助学”工作领导小组以“资助人数和自主资金较往年稳中有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统筹,通过发出募捐倡议书、举办慈善晚会、召开动员会、开展街头募捐活动等方式,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截至8月18日,筹措助学资金共计1048万元,受助困难家庭大学新生达5307名,比去年增加562人。
在集中发放助学金时,彭宇行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省总工会对绵阳工作的关心支持,向热心捐赠公益慈善事业的单位、企业、组织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高考中金榜题名的莘莘学子,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连续9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累计为22603名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5000多万元。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善行义举,充分彰显了全国文明城市市民乐善好施的精神风貌。
彭宇行说,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绵阳最大的问题仍是发展不足,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的民生难题需要解决。各级党委政府要真心做好雪中送炭的工作,让全市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当前就是要把工作锁定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开展“金秋助学”,帮助贫困家庭学子走进大学校园,就是一种很好的帮扶方式。最近,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午餐计划”,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孩子中午在学校能吃上一顿免费的热饭,让他们健康成长,为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加油助力。
彭宇行深情寄语受助学生,希望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以高尚的品德和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建设家乡。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携起手来把绵阳建设得更加美好。
任远明在讲话中说,绵阳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辉煌,广受赞誉,在四川形成了有号召力的品牌。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秋助学”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发展教育、改善民生、培养人才、促进发展的决心,充分体现了工会组织和社会各界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绵阳市的“金秋助学”活动,不仅助学规模和资金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整合资源、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做法也在全省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他表示,省总工会将继续大力支持绵阳市困难职工群众帮扶工作,积极支持绵阳进一步完善助学机制,扩大助学领域,延伸助学链条,真正使“金秋助学”成为叫得响、办得实、有实效的精品民生工程。
在发放仪式上,向给予2015年“金秋助学”活动爱心支持的企业代表:中金资源集团、九洲集团、燃气集团、长虹集团、恒山实业公司授予绵阳市“金秋助学”活动“爱心企业”荣誉称号;向受助学生代表发放助学金;爱心企业代表中金资源集团副总裁陈伟和受助大学新生代表作了发言。
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市国资委党委书记李亚莲通报2015年“金秋助学”活动开展情况。发放仪式由副市长谢晓东主持。市委秘书长董晓彬出席发放仪式。
仪式结束后,受助学生代表参观了科技城建设成就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