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焦点关注 生命教育要成为必修课
来源:兰州新闻网 作者: 编辑:王晓 时间:2024-04-09
       近来,两则与生死有关的话题引发热议——

       一则是话题#大学教授开生死课带学生参观殡仪馆#于4月5日登上微博热搜,广州大学胡宜安教授开设“生死课”引起大众的关注和支持。当然,胡宜安教授不是第一次开设“生死课”,他已经在广州大学讲了24年。去年,胡宜安教授退休后,将课堂改为线上的生死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参观殡仪馆,给自己写遗书、墓志铭……胡宜安教授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旨在引导学生直面生死,对生死有进一步思考,以更成熟、更深刻的态度面对人生的不同阶段,让学生深刻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自然法则。

       另一则是清明节前夕,一篇名为“哲学家是不惧怕死亡的”小红书帖子引起广泛关注。该帖子叙述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朱锐老师即便在面临癌症晚期的挑战时,依然传道授业解惑的事件。朱锐老师曾在课上说:“学哲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我不再恐惧死亡。”“因为哲学家,是不惧怕死亡的。”这句有力的话语,唤起了对生命更深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渴望,引导学生面对生命的终结,理解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生命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生命的由来、如何自我保护、如何尊重和敬畏自己和他者的生命等,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知识的传递,是人生观根本逻辑的建构,当然非常重要。“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这一建议迅速引发热议。

       那么,生命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先来看两级数据。

       一个是去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150万10~24岁的青少年和青年死亡,每天约4500人”,而且“自杀是15~19岁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青少年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的公共安全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普遍性的教育问题。

       另一个是去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2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7%的受访者感到,现在的孩子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比以前弱了。96.6%的受访者确认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对于建立生命教育体系,70.8%的受访者建议结合青少年心智发育规律。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们的统编教材中依然缺乏“生命关怀”主题的完整教学单元。因此,生命教育以一种更大的篇幅成为教育的侧重方向,确实值得认真探讨。如何将生命教育系统化、模块化、常态化,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当然,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还需要整个社会在财力、人力方面的不断投入,普及生命教育,强化每个人的生命意识,才能在大环境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任何一种教育,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受教育者更深刻、更透彻地去了解生命的价值,也就是让生者更好地活着,享受生命带来的一切。

小马飞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