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西北师大学子学思践悟“新思想”教育薪火蔓全国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4-09-06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5日电 (高文博)在积石山县地震灾区,英雄故事、红色歌曲、主题绘画、诗歌朗诵……有滋有味的思政实践活动汇聚成民族团结的“石榴花”,让大学生、小学生共同受教育、获成长。
在城乡社区、山川田野,课程辅导、心理疏导、安全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堂凝结成师范强教的“强国梦”,让教育薪火生生不息。
在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企业厂矿,推普振兴、就业创业、普法宣传……“行之有向”的调研调查绘就成感受时代脉搏的“新生态”,让青春在丈量山河大地中挺膺担当。
心中有路、脚下生风。这个暑假,来自西北师大的154支团队、近2000名学生,奔赴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体悟发展巨变、践行使命担当中贡献青春力量。
学思践悟“新思想”
“观摩千年简牍,与古人对话,深感文保工作之不易与伟大。”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卢雯雯在国宝级文物“王杖诏书令册简”前,“爱简”“护牍”的决心“有”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将是我最大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杨宁在梨园口战斗遗址前,投身伟大实践的信心“足”了。
“既‘学古’也‘通今’,师生都在实践中精进了技能、增长了见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梁凯博在这堂“大课”和“专业练兵”中,学思践悟的初心“定”了。
“站在这片辽阔的军马场,历史的呼吸与自然的脉动交织在一起。绿色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师生们共访红色旧址、共看陇原巨变、共促乡村振兴、共话文化传承、共建生态文明、共筑民族团结,在实地探访、深入调研的火热行走中,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深刻感受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变革。
同时,实践团队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在“新思想”的指引下,大学生、小朋友们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爱党报国的信念、担当时代使命的责任跃然于胸。
砥砺深耕“担使命”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字正腔圆的《千字文》、规范化的武术操,尽显少年朝气。体育学院“以体筑梦,‘益’起前行”实践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那里的孩子们加强肢体协调训练。
心理指导、行为引导,教育科学学院星轨心语实践团深入特殊教育机构,与“星星的孩子”们面对面、手把手交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提高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
在地震灾区,当地的小朋友马渊深切感受到西北师大冬送温暖、春送希望、夏送欢乐、秋送成长的收获与喜悦。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这是西北师大师生赓续师范薪火的“青年实践”。以“教”为本,一个个“小老师”走出校园、走上讲台,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担担子”,在与学 生的成长互动中绘就梦想。
“未来教师宣讲团”“未来教师服务团”“未来教师回访团”“未来教师调研团”等团队,以“新时代 新师范 新使命”为主题,深入基层中小学开展“见习、实习、研习”,面向当地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学业辅导、特色夏令营、心理健康辅导、美育体育劳育等方面的支教、调研活动。
实践团在校园内外积极教学,同时通过家访和调研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需求,为更好地教育和资助学生打下基础,增强家校合作。
奋楫笃行“再出发”
“放羊不需要讲好普通话,但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需要。”传媒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媒介赋能甘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调研团先后赴甘南州夏河县、合作市等民族聚居区,对话当地牧民、游客、旅游从业者、社区工作人员,共话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西北师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一线和乡村振兴重点县的实践活动,包括科技支农、基层治理、生态环保、普法教育、文旅宣传和语言文字推广等,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他们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和结对交流等方式,在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团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实践参与面、覆盖面和受众面,学校各级团组织还在暑期以“返家乡”社会实践、“美好假期”大学生温暖公益行、“一起云支教”和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等内容,广泛动员全校1300余名学生就近就便开展岗位实习实践、乡情民情考察、服务家乡建设等各类分散实践活动。
“短短几天的实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更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外国语学院“秋千椅”暑期实践团成员马丛慧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用自身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
“探秘西和的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我投身乡村振兴的步伐还将继续。”旅游学院“绣梦西和重拾‘乞巧’”实践团成员赵亮的“心”也留在了乡村。
“实践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方式。”西北师大党委书记贾宁指出,学校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加强信念,锻炼青春,将实践作为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培养出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愿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完)
在城乡社区、山川田野,课程辅导、心理疏导、安全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堂凝结成师范强教的“强国梦”,让教育薪火生生不息。
在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企业厂矿,推普振兴、就业创业、普法宣传……“行之有向”的调研调查绘就成感受时代脉搏的“新生态”,让青春在丈量山河大地中挺膺担当。
心中有路、脚下生风。这个暑假,来自西北师大的154支团队、近2000名学生,奔赴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体悟发展巨变、践行使命担当中贡献青春力量。
学思践悟“新思想”
“观摩千年简牍,与古人对话,深感文保工作之不易与伟大。”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卢雯雯在国宝级文物“王杖诏书令册简”前,“爱简”“护牍”的决心“有”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将是我最大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杨宁在梨园口战斗遗址前,投身伟大实践的信心“足”了。
“既‘学古’也‘通今’,师生都在实践中精进了技能、增长了见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梁凯博在这堂“大课”和“专业练兵”中,学思践悟的初心“定”了。
“站在这片辽阔的军马场,历史的呼吸与自然的脉动交织在一起。绿色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师生们共访红色旧址、共看陇原巨变、共促乡村振兴、共话文化传承、共建生态文明、共筑民族团结,在实地探访、深入调研的火热行走中,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深刻感受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变革。
同时,实践团队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在“新思想”的指引下,大学生、小朋友们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爱党报国的信念、担当时代使命的责任跃然于胸。
砥砺深耕“担使命”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字正腔圆的《千字文》、规范化的武术操,尽显少年朝气。体育学院“以体筑梦,‘益’起前行”实践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那里的孩子们加强肢体协调训练。
心理指导、行为引导,教育科学学院星轨心语实践团深入特殊教育机构,与“星星的孩子”们面对面、手把手交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提高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
在地震灾区,当地的小朋友马渊深切感受到西北师大冬送温暖、春送希望、夏送欢乐、秋送成长的收获与喜悦。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这是西北师大师生赓续师范薪火的“青年实践”。以“教”为本,一个个“小老师”走出校园、走上讲台,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担担子”,在与学 生的成长互动中绘就梦想。
“未来教师宣讲团”“未来教师服务团”“未来教师回访团”“未来教师调研团”等团队,以“新时代 新师范 新使命”为主题,深入基层中小学开展“见习、实习、研习”,面向当地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学业辅导、特色夏令营、心理健康辅导、美育体育劳育等方面的支教、调研活动。
实践团在校园内外积极教学,同时通过家访和调研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需求,为更好地教育和资助学生打下基础,增强家校合作。
奋楫笃行“再出发”
“放羊不需要讲好普通话,但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需要。”传媒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媒介赋能甘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调研团先后赴甘南州夏河县、合作市等民族聚居区,对话当地牧民、游客、旅游从业者、社区工作人员,共话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西北师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一线和乡村振兴重点县的实践活动,包括科技支农、基层治理、生态环保、普法教育、文旅宣传和语言文字推广等,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他们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和结对交流等方式,在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团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实践参与面、覆盖面和受众面,学校各级团组织还在暑期以“返家乡”社会实践、“美好假期”大学生温暖公益行、“一起云支教”和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等内容,广泛动员全校1300余名学生就近就便开展岗位实习实践、乡情民情考察、服务家乡建设等各类分散实践活动。
“短短几天的实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更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外国语学院“秋千椅”暑期实践团成员马丛慧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用自身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
“探秘西和的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我投身乡村振兴的步伐还将继续。”旅游学院“绣梦西和重拾‘乞巧’”实践团成员赵亮的“心”也留在了乡村。
“实践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方式。”西北师大党委书记贾宁指出,学校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加强信念,锻炼青春,将实践作为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培养出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愿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