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聚焦中小学生假期安全教育
来源:临沂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5-07-24

       本报记者徐洋

       又到一年暑假时,学生们可以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投身社会、拓宽视野、锻炼自己。然而,假期里不少学生家长面临工作忙,没空管孩子的问题,如何妥善安全地安排孩子假期生活,成了令家长头疼的问题。假期学生可支配的自由时间较多,加上脱离学校监管,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就在不久前,连续几起把幼小孩子单独留在汽车里发意外的事件将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又推到舆论中心,未成年人单独留在家中出现意外,小学生遭遇侵犯等事件屡屡发生,中学生则多发交通事故、游泳事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各种安全事故触目惊心,这说明部分家长、学校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上做得还不够。

       孩子的安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担当

       于先生是一名初三学生的家长,由于孩子中考刚刚结束,这个暑假显得格外漫长。“每个假期前我都给孩子三令五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规定的很详细,孩子一开始可能还能记着,后来稍不注意就把规定的事情给忘得干干净净,不管什么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很容易出事。”于先生谈道,“这个年纪的孩子有自我独立意识,家长的话很少能真正听到心里去,如果安全教育问题做得不到位,就是把话说得耳朵起茧子也没用,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应该家校社会同时进行。”

       安全教育不能单纯寄托于学校教育,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不能只侧重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于校园生活,父母有更多机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也更容易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的安全隐患。然而,不少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分数,总觉得安全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降临到自己孩子头上,从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日常安全教育。

       “孩子的安全教育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担当。”学生家长孙先生谈道,“孩子出意外一般都在放假期间,多是家长疏于监护,有时候一忙起来就忽略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其实家长的安全观念对孩子的假期生活影响非常大,要是连家长都没重视安全问题,单纯靠孩子自己留意,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方式要合理恰当

       尽管各级教育部门对于假期安全教育十分重视,中小学也都有安全教育方面的教材。但实际上,这些课程往往停留在口头上,部分学校和老师对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大多是口头式的叮嘱,学生真正听进去的并不多。对此,临沂九中徐金亮老师向记者表示,安全教育不能机械式的说教,要通过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安全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心中,同时学生的假期安全教育工作还要反复进行,做到警钟长鸣。

       据往年经验,暑期里学生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溺水、交通、饮食、社交、用电等。针对这些,部分学校在暑假之前就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安全教育。

       “就学生的假期安全教育来说,早在放假之前我们就已经着手相关工作,比如组织学生自主制作关于假期安全主题的手抄报,进行安全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让学生自己搜集典型案例,讲解安全事故,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就已经接受了自我教育,效果比较明显。”徐老师表示,学生受限于年龄小、经历少,安全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每到放暑假的时候,学校会给所有学生发《暑假生活指导手册》,里面很多内容涉及安全问题,有《致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还有《暑假青少年自我保护提示》,对学生在假期不能做的事情规定得非常详细。

       除了增强安全意识,还要学会面临险情时如何自救

       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7%的父母接受过有关处理儿童意外伤害的基础教育。如何对儿童意外伤害采取急救措施,这在当前仍是个非常新的话题,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可以帮助将伤害降到最低。目前,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往往因过度溺爱孩子而减少他们到户外运动、锻炼的机会。

       专家告诫:

       在平时生活中,要有意识锻炼孩子,除了增强安全意识,还要让他们学会在面临险情时,如何知道自救。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要认真对待孩子的疑问,尽量解释清楚。在发生危险时,自救知识能增强自救意识,平时积累的自救方法,在关键时刻对自身的心理、生理都有很大的帮助。自救意识和自救知识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较强的自救意识能让孩子在关键时刻想出脱离危险的方法。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在日常多教授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同时告诉孩子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防意外发生时孩子不知所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