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一位被中小学生在微博连骂三天的大学老师的反思和发问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7-10-17
     按:我们一字不改地转发作者的两篇文章,从引起骂战的“龙班虎班马班我们都不想让孩子上,有没有草泥马班?”一文,到后来中小学生“对战”大学老师再到作者的反应,各界的评论。考验阅读理解能力的时候真的到了。
    作者的受教育经历路线应该和被批评的学校学生们差不多,可是为何会写出这篇文章。也许这才是网络混战中最被人忽视的。
    我就是那位大学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敦。我被清华大学附中、附小的孩子们“远征”到我的微博,已经三天了。你懂的。您可以到我微博来看:
http://weibo.com/p/1005052559516873/home?from=page_100505&mod=TAB&is_all=1#place
    原因是有公众号发布了我写的这样一篇反思中学语文教育的文章(《龙班虎班马班我们都不想让孩子上,有没有草泥马班?》)。于是清华附中附小的孩子们就开始了声讨(他们看到的是公众号“WeLens”的版本,也见于我的微博)。
    我没有时间对中小学生的声讨进行整理,所以恕我既不转发,也不贴图于此了。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上面我的微博链接里面去看。
    老实说,三天了,我每天心惊胆战,微博上不断弹出“评论”成为了我的心理阴影。
    被13岁的一群人如同天下第一恶人一样被围攻,给人的感觉是一场恶梦。(清华附中附小官方一直没有出现,也不知道他们知道有这档子事儿没有。目前我确知的成年人,出来评论的只有一位家长,以成年人的方式来与我商榷。)被未成年攻击是一件让我头大的事儿。
    请让我稍微来说两句。我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博士博士毕业回国将近十年,先后任教两所985大学,与本科生研究生们基本上相处融洽,有时候甚至称得上“谈笑风生”,基本上不可能留下什么恶名、骂名,顶多有一部分学生比较疏远,出于气质不合、学术思想不合、三观不合等原因,但即便他们也会说我是个不错的老师。至于跟我好的学生,那更不用说了。我说的一些话,总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接受,和大学生年轻人有坦承的交流,甚至是多年的友谊。(明天还有一名08级的早已毕业的学生,约我聊天谈心。)这回被小学生一顿爆粗三天并无稍减,是全无心理准备。真是吓尿了。甚至想到了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但我当然比苏格拉底差远了。但仍然觉得第一次因为言论而被那么多人强烈地厌恶。“整个人都不好了。”
    痛定思痛。暂且不管很多的来自他们的谩骂、侮辱、人身攻击,但无论如何,他们要我因为对其母校进行了“污蔑”、“歪曲”所以必须来道歉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想必他们是觉得收到了伤害。还出了好几篇声讨、批判我的文章,虽然里面的隐性谩骂挖苦和对我本人、家庭、单位的攻击比比皆是,但大致的逻辑是看得出来的。总之,是认为我的言论有损清华附的形象了。
    我也很想以道歉的方式了结此事。但我该不该道歉?如何道歉?对哪些方面道歉?目前我的觉悟可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目前只觉得错在:1,我的文章拿清华附开刀,伤了清华附小同学的面子,2,我对清华附的事情是听来的,没有实地勘查。我也从这个渠道,听说了他们家的孩子为了上清华附,蹲了多少年的坑,在小学阶段预先怎样怎样上清华附的课外班,以及如何预招生等等,耗费了大量金钱、精力,和爱心,所以对得到手的机会,特别自豪。我完全理解。(我不懂专业术语,怕又说错话了。)当然,我在文章里面,一直说是听来的。除了这两点,我不知道还能说啥了。我对这两点,向他们道歉。
    换言之,这两个罪有多大?还是我又犯了别的错?——我的母校北京大学,我国外的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我曾经任教的中山大学,我现在任教的中国人民大学,等等,各种负面信息都是免不了的。但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就如同揭了自己的短。事情到底怎样,各人心里面最有底。
    我可能还有一个错误,就是文章的“戾气太重”。我解释一下。我那天听到这事儿之后,心里面很气愤,真心痛恨我所理解的语文教育问题,就奋笔疾书写就。用网络语言说,就是过于激情,没有考虑“躺枪”这件事。这是不厚道的。我对这第三点,也觉得应该向他们道歉。
    而且我仍然确信,我对中学语文教育问题的判断力是靠谱的,问题不仅出现在清华附,而且在中小学教育这一块儿是普遍存在的。但我又不确信我这样的风格会不会就等于要被未成年人解读为刚愎自用,活该在微博上被中小学生骂?很多朋友很同情我,对这件事情评价说,清华附是红卫兵的发祥地,他们有这个传统的。我不敢多说这个,我怕他们了。另一方面,清华出了很多好人、伟人。我想,清华还会继续伟大下去的。
    我们的社会要有一说一,不要党同伐异。我们的国家需要稳定,需要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反对网络暴力。我的觉悟低。我指出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但现在被解读为恶意对抗清华附了。
    我是一个和善的人,渴望比较妥当的道歉,所以希望大家来教教我如何去做。总而言之,我心里面一点儿主意也没有。希望大家看看,帮忙出出主意。
    最后还想说:我害怕网络暴力,国家也反对网络暴力。社会需要和谐稳定。我想过安稳日子,这事情再也不想上微博了。
    我把我的原文附后,请大家也不妨上我的微博,看看13岁围攻我的清华附的孩子们是怎么说的。
    原文
    龙班虎班马班我们都不想让孩子上,有没有草泥马班?
    龙班、虎班、马班,是真事儿,是清华附中刚开学的初一年级的分班布局。是我们所认识的该校初一学生的家长说的。——龙班是两年后一定能上清华附中高中的(基本上就是奥数尖子),虎班是不一定在中考能考上本校高中的,马班里面则都是特长生。
    “草泥马班”当然是没有的。这表明的是我本人的鲜明态度。——确实,龙班虎班马班我们都不想让孩子上——我真心觉得,上了,不仅生不如死,而且也就此把孩子毁了。当然,我们也不在清华附中。
    是的,我就是不折不扣的站着说话不嫌腰疼。而且,我这观点无论多么真心,也是个人观点,十分离经叛道和小众,仅供您批判性阅读。
    长话短说,说说我所听来的到底有多荒唐吧。不说考试、分班、半夜写作业,不说在学而思的补钙保肝,这些当然都不在话下。说点儿让我觉得匪夷所思的。主要是语文方面。
    我们的教育改革永远是想一出是一出的政绩工程。一茬茬的孩子都永远是牺牲品。据说,现在的中小学整体政策是突然之间十分重视语文了。而且是要突出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学,少看外国的。(我估计那些卖《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谁杀死了知更鸟》的成功的出版商书商们是有些失落的。当然,书都是外国好书,书商也很无辜。)
    所以,那些靠死磕奥数才进了清华附中的奥数尖子,现在转产于貌似高大上的文学“reading”了。
    政策与科学,往往就这样成为了反义词。
    这初一刚开学,语文老师让他们读巴金的《家》、《春》、《秋》。那妈妈说他们儿子本来挺天真无邪的,自从国庆前读了巴金的《家》《春》《秋》之后,就不让妈妈抱和亲了。。。我懂——难道应该让初一的13岁的人,组织起来集体去读大哥觉新和梅表姐的恋情,觉慧和丫头鸣凤的恋情吗?人家有的还没到青春期,有的已经发育了,女生和男生的大致的心理成熟状态也各不相同,读到这些,简直是干扰成长流程的精神荷尔蒙呀。还有那么多复复杂杂的东西。。。实在搞不懂。
    更匪夷所思的,是让他们读杨绛的《洗澡》。天哪!这么重口味的文革政治和成年人的心思、丑恶、无助、自保,大学生尚且不一定能领略一半,让13岁的人去读,为什么?
    还让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做关于鲁迅生平等等的比较详尽的研究,3000字。那孩子忙了整个国庆黄金周。。。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太好的好东西,但不应该是这个教学法。《朝花夕拾》是很深奥的,我是教文学的大学教师,40多岁了,还常读常新,觉得深不可测。鲁迅先生《朝花夕拾》那里面对于戕害儿童,对于老师们现在其实正在彰显的民族劣根性,是深恶痛绝的。我觉得鲁迅如果知道清华附中的语文老师让13岁的学生干这个,非得发出“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不可。(这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里面的原话。)
    我不知道这样的语文老师多大岁数?五、六十岁?三、四十岁?年轻的海归硕博或985硕博?——不管你哪个年龄段,怎样的知识结构,出于怎样的动机,只要是不尊重基本的人类教育科学准则,就是作孽。
    (把巴金、鲁迅、杨绛都死磕、研究了,以后考上大学中文系、文学院,还有啥好干的?——我是从作为国民教育服务的语文教学层面而言的。至于私底下,您从七岁就自发地爱看《红楼梦》,文学天赋很高,也没什么不好的。但不论七岁还是七十岁,您所爱好的文学阅读,仍然属于娱乐闲暇的私人行为。我所反对的,是把原本属于私人自由阅读的行为,整体地纳入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机制,简而言之,成为国庆黄金周阅读《朝花夕拾》并写出3000字研究报告,并且有一个权威人士即语文老师在那里行使着打分、指手画脚的权力,如同58年大跃进的“放卫星”时候的诗歌运动一样。设身处地,13岁的您,面对《朝花夕拾》,还会读出私人阅读的乐趣吗?这简直是“寓禁于毁”了。)
    批评完了老师,再批评一些家长。那个孩子的妈妈为了配合教育政策向语文的倾斜,让儿子把四大古典名著,就是《红楼梦》、《水浒传》那些,都看了。孩子说看不懂。妈妈说:“你不需要看懂,你只需要把人物和情节都搞定,做题的时候能答对就行了。”(所以你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各种名著导读和“知乎”特别繁荣。)——最可怜的孩子还不是撂挑子不干的“坏学生”,而是老老实实、相信家长、老师、教材的好学生。面对自己搞不定的成年人名著,他不会像我这个搞文学的成年人那样知道13岁的人搞不定很正常甚至不应该搞定,而是觉得是自己不好,做错了,流泪、内疚。
    少年儿童是处于绝对弱者的位置上,时刻有可能受到来自我们大人的有意无意的打着各种名义的侵害。这些侵害是最缺德最操蛋的事情。五四那一代的先进人物曾经“发现”了儿童,但后来很多中国人又把这个给忘了。我相信鲁迅先生也是站在我的立场上,对那些导致孩子痛苦无助的老师家长,发出“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是的,“最黑”一词,鲁迅先生重复用了三次。我也记得90年代初的时候我作为北大中文系本科生在钱理群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上,听钱老师朗读过个段落,强调过这个修辞。)
    不科学的就是不科学,就是害人。我们的空气是污染的。上等人买或租北京海淀区的最牛B的学区房,以能上那些“牛校”为无上荣光、面子,似乎获得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的未来有保障了。但我则觉得完全没有意义。
    我小时候当年的死记硬背,都比今天的教育改革的危害要少。
    落后些的学校的毒害,反而比那些“优质教育资源”的毒性还少点儿。这是我的真实想法。——你躲不过雾霾,你努力当人上人,用金钱和房子、地位,换来了银河系里面最昂贵的教育资源,得到的,却是同比于雾霾、地沟油的同样甚至是更惨重的灾情。
    难道不是吗?
    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大家一窝蜂抛金钱撒热血,然后的结果,不亚于大家同时悲剧的泰坦尼克号,而且是哭着喊着抢着才买到船票的。(其实理性地想一想:几年后老龄化社会趋势会逐渐明朗,越往后适龄的潜在大学生人数会越少,大学抢人还来不及呢。卖方现在也只得十分高调地忽悠,奋力一博了……)
    所以我才说,龙班虎班我们都不屑。我们要上草泥马班。只有这样才毒性最少,吃亏最少,人没有被毁。
    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篇白话小说的《狂人日记》,最后一句“救救孩子!”——今天仍然任重道远。这是我们民族真正的大事。个人观点:建议那些“优质教育资源”的从业者好好思考一下。另外作为家长,即使没有思路、勇气来救自己的孩子,也不要以各种名义,主动地把自己的孩子往各种火坑里面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