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二孩”就要扎堆上幼儿园了!广东学前教育这些“小目标”如何实现?
来源:南方网 作者:林涛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8-11-21
2015年10月29日,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落地。
如果你和另一半当时决定要二孩,那么明年9月,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
网上经常有家长吐槽上幼儿园难,而且在已经放开“二孩”政策,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稀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好育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对此,有料哥身边不少“二孩”爹妈都特别关心:广东的情况如何?
有料哥很高兴地说,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学前教育发展一直比较领先,去年12月,广东也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目标: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98%以上和92%以上,远高于全国标准。
“小目标”如何实现?许多家长感觉高质量、低价格的幼儿园还是一位难求,广东又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听有料哥跟你说。
学位缺口还是存在的:明年需增30余万个学位
大家感觉到了没?这几年,新建的楼盘都配有幼儿园,不少老小区、办公楼附近的新幼儿园一个接一个,还有不少老牌幼儿园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比如,今年9月,广州实验教育集团南沙区实验幼儿园开园,全园20余位老师均为本科学历以上。执行园长则由教研院专家担任,实现教学与教研的创新性结合。作为一家刚刚开办的公办幼儿园,价格执行最低标准,每月仅收费365元。
消息一出,许多家长纷纷呼唤教研院落地当地办园。现实情况是,高质量、低收费的学前教育资源仍然稀缺,需求量则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底、2017年底广东学前教育三年在园幼儿人数分别为421万人、441万人,预计今底将达461万人,2019年和2020年预计达498万人、519万人。
也就是说,按照正常增速,广东学前教育每年需增加学位20万个左右,但在2019年有一拨“二孩”潮入园的小高峰,需增加超过30多万个学前教育学位。
那么,目前广东学前教育的情况如何?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举办幼儿园18048所,其中规范化幼儿园13459所,占比74.57%,公办幼儿园4910所,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74.5%,在园幼儿共441.4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9.08%。
每个街道一所幼儿园,“幼有所育”可以有
解决“有园上”的问题,首先需要保证建设用地。广东去年出台的《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给出方案:没有预留教育设施用地的居住建设项目,不得通过规划审批。对于用地紧张的老城区而言,则通过“三旧”改造和建筑功能置换,增加幼儿园学位的供给。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
也就是说,在面积紧张的老城区,将会采取高中学校外迁、初中学校利用高中学校校舍、小学学校利用初中学校校舍梯次补位的办法,扩大城区学校办学空间。
再举个例子:在广州天河,教育部门就率先探索了“微小型幼儿园”的做法,出台了《天河区微小型幼儿园开办工作指引》,对占地面积、办学规模等放宽要求,但对师资和监管等方面加强了管理考核,这种做法,更适应于中心城区面积紧张的现状和高质量的需求。如今,广州首个微小型幼儿园已在天河开办,目前有2所在筹办,4所在申请筹办,还有不少办学机构或企业家前来了解咨询相关办学细节。
网上经常有家长吐槽上幼儿园难,而且在已经放开“二孩”政策,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稀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好育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
优先办公办园,多元办学走起!“幼有好育”才是目的!
为什么即便毛入园率已经超过100%,社会还是认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普遍存在?有料哥发现,其中症结在于大家心中低价高质的公办园比例较低。
目前,广东在保障学前教育学位的要求是公办幼儿园比例需达30%,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将达到80%。
还是以广州为例。几乎每年的广州“两会”,都会有委员代表提出广州的公办园比例不足的问题。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公办幼儿园占比为31.7%,在深圳现有的约1600所幼儿园中,仅5%属公办,意味着除了早期一小部分幼儿园之外,目前90%以上均非政府投资。两个城市的公办园均远远低于北京和上海。
可以说,目前幼儿园与其说是总量上的不足,不如说是结构性的问题。在广州,公办园比例最高的是教育强区越秀区,该区的公办园比例超过40%,增城区、从化区、番禺区、花都区和海珠区的公办园比例则分别低于三成(2016年数据)。与之相对的是,增城、从化等外围城区学前教育学位还有剩余,而越秀、海珠、天河学位则相对不足。
所以呢,每年的幼儿园的“公开摇号”,成了中心城区家长“拼人品”时刻。中签的家长在小区论坛上相互道贺,而落选的家长只好报读贵价民办幼儿园,或把孩子送到没有正规幼儿园办学资质、学位却相对宽松的早教机构。
今年1月,广州发展(600098,股吧)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2020)提出,到2020年力争公办学位数占幼儿园学位总数达到50%。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则坦言,要实现公办园数占比50%确有难度。这一要求对部分基础、财政能力较好区容易实现,但其余区则存在困难。
如何增加公办学位数量?广州市的办法是,新建公办幼儿园外,有困难的区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购买学位算作公办学位。
推进公办幼儿园增数量、稳质量离不开财政投入的支持。广州市今年在市一级财政安排了8.9亿元转移支付资金,比2017年的4.2亿元净增4.7亿元,增长1.12倍,用于对幼儿园的补助和公办学位供给。
再看看深圳的情况。深圳在《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里提出,今年将新增150所新型公办园,新型公办园占比10%以上,此后每年递增5%以上,用3-5年时间,将新型公办园占比提高到3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中提出遏制民办幼儿园的过度逐利行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消息一出,赴美上市的红黄蓝教育的股价应声跌去一半,也引发公众对幼教资源供给不足的担忧。
在有料哥看来,《意见》中限制的是“过度逐利”的部分民办幼儿园,但对于更多的普惠型民办园是持支持态度的。遏制高收费民办幼儿园发展,将有效解决“入园贵”问题。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幼儿园,则有利于学前教育多元化发展。未来,学前教育愈加规范、各种形式百花齐放的景象,是十分可期的。
策划西西君
撰文钟哲 陈芳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