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乡村振兴需解决乡村的大教育问题
来源:未来网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8-03-14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乡村振兴需解决乡村的大教育问题
未来网(www.k618.cn中央新闻网站)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贺卓辉 见习记者 何欣)“让教育、文化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在小组界别讨论会上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 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而如何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朱晓进认为,“通过发展乡村教育和乡村文化来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充分调动起农民的内生动力,让教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对此,朱晓进表示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乡村教育。
一要通过发展乡村的职业教育,助推乡村的产业振兴。从乡村的长远发展来看,要加快发展针对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体系。
朱晓进指出目前乡村职业教育滞后,在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当中,农业产业专业设置偏弱偏少。在办学的区域布局上,对乡村区域的便利性不强,没有针对性,乡村振兴一定要考虑地域特色。
“要实现乡村农业产业振兴,需要大量的从事农业产业的人才,同时有更多的农民通过职业教育,学会从事农业产业的本领,并且能够就地就业创业,只有这样才能助推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要让教育公平,朱晓进强调要公平教育,使农村的孩子有平等上学的机会,让他们成就人生梦。
而怎样形成乡村振兴的良性传递和阻断乡村贫困的代际传递?
“要通过教育,加快推进城乡需求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精准发展来实现乡村振兴。”
关于这个问题,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5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发展乡村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600多万农村学生。但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时强调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把这两句话连起来看,就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
朱晓进在乡村调研时发现,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精准,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的差距,而这些方面正是当前振兴乡村教育的一个着力点。“通过持续改善和优化乡村的教育条件,让乡村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才能让农村的孩子有平等的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就人生的梦想。”他表示。
关于农村的“空心化”和“三留守”问题,朱晓进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没有产业;二是乡村治理过于刚硬;三是乡村的教育移民。教育移民是指乡村相对有文化的人让孩子去大城市里读书,这样走出去的不光是务农的,真正逃离的是那些精英分子。“要遏制教育移民的现象,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花大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师资队伍均衡的问题,朱晓进指出各地虽然实行了一些做法,但是并没有实施到位。比如评职称之前,城里的教师必须要在乡村工作几年,他们到乡村面临很多问题,不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自己子女教育问题,他们的孩子在城市里接受教育,这样乡村的教师变成了走读生,这些问题都是要解决的。
三要通过发展乡村的大教育来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最重要的是教育农民。”朱晓进指出。
教育农民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教会农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农民精神文明的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立自强,向上向善,加强农民建设新农村能力的教育,需要进行科技和文化的扫盲。
乡村的教育谁来组织?是教育部门,文化部门还是民政部门?这个问题要解决。“乡村的组织化问题不解决,乡村的大教育问题不解决,乡村的振兴永远无处谈起”朱晓进说。
另外,通过各种教育渠道,有效推广广大农民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地位的认识;增强农民自身的身份认同感和决策归属感;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