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李希贵:要实现教育的理想,就要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9-01-04
 原标题:李希贵:要实现教育的理想,就要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2019年1月3日,第十三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正在演讲。视频截图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实现了很多的梦想。我们十一学校进行了十年的走班制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实现了一个小小的梦想,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2019年1月3日下午,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演讲嘉宾之一的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分享了该校的探索经验。
    李希贵认为,可以在学科教室里落实核心素养。为此,北京十一学校进行了三方面的探索。一是理顺教学班内外关系,让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学科教室中落地。二是从教学走向学习,让学科教室里的教与学指向核心素养。三是让学科教室成为“创客工场”,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上为学生赋能。
    李希贵坦言,刚开始走班时,碰到很多问题,比如运动会如何开?学生大会如何划区?行政班如何评价?储物柜如何分配?部门工作找谁?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要摒弃路径依赖,避免用昨天的方式解决今天的问题。借助走班,学校找到了教育的起点,从起初关注班集体慢慢变为关注学生个体。
    实行走班制后,一个学生会在七至十个教学班里学习。之前行政班时,只有一个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比较大。多元的教学环境让每个教师都可以进行平行地教育。不同的教学班里,每个教师都对孩子产生影响。
    李希贵认为,教与学的关系,与学生自主性和认知复杂性相关。他建议,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迁移与创造能力。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高一学生成立了两家校内的“出版社”,“出版”了二十多本书,把书“卖”给校长和全校师生。李希贵很开心,自己在学校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学校还让学科教室成为“创客工场”,以学科教室为纽带组织资源,让学生们有条件按自己的学习进程展开不同的“学习生产”。
    “仅仅靠一个学生一张课表还不能完全实现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要实现教育的理想,就要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李希贵如是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