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太原初中教育格局将如何变化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19-12-17
今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出台,其中明确要求,推进义务
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文件发布以来,广东、江苏、银川、宝鸡、长春……一些省市教育政策相继调整,明确实施"公民同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全摇号。
相关话题持续发酵,成为家长尤其是"小升初"家长们聚焦的热点。上周,为缓解家长们的焦虑情绪,市教育局提前释放信号:2020年,太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也将实行100%摇号,同时明确,会严格按照中央文件执行,具体细则还在制定当中。
那么,即将出台的新政,会对太原教育生态有何影响?未来太原公民办教育发展会有哪些变化?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学校的校长,看看他们是如何理解的。
机遇——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
近年来,“公冷民热”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出现,我市也不例外。
如何破题?从国家到地方,都在不懈努力。
不少公办学校的校长认为,即将出台的新政会为学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市第二实验中学校长陈文斌坦言:“民办学校可以自主选择学生、老师,甚至是校长,用人机制更加灵活,与其相比,公办学校虽然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优势,但用人机制相较民办学校显得僵化,招生采取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法。这是一场差异性的竞争。而新政的出台,配合正在开展的校长职级制和即将开展的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为公民办学校能够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协同发展,提供了机会。”
三十七中校长李文对于新政实施用了“盼望”二字,她说:“不是只能教‘好学生’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只要我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遵守约定,那么,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更多的公办学校定能办出特色、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对于即将出台的新政,相对敏感的是民办学校。100%摇号,意味着没有了招生自主权,生源成为不确定因素。民办学校闻到了“变化”的气息,部分民办学校的校长则表现冷静,他们已经做好了再次出发的准备。
太原晋阳学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建国分析:“民办学校这几年确实存在‘野蛮生长’的现象,有的学校将办学目标放在了追逐成绩、生源、学校体量之上,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场地、教师、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新政执行后,民办学校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个好事。”
2 趋势——不拼生源拼内涵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何奔向属于自己的春天,为太原的孩子们创造更多“上好学”的机会?
采访中,不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校长们基本能达成共识:今后,学校要想生存发展,不能拼生源,归根到底,要拼内涵、拼理念、拼管理、拼质量。
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初中部校长刘玉江直言:“新政意味着太原公民办学校格局将发生变化,尤其是对于民办学校的发展来讲,风险性和复杂性并存,社会期待度可能会下降,家长们对民办学校的选择不会如之前那么坚定。对于一些发展基础不错的民办学校来说,生源数量也许还能保证,但对于部分民办学校来说,是否能继续运转还是个问号。未来,民办学校不能再依靠生源发展,在公民办学校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如何相互协同为太原教育作贡献,民办学校需要重新谋划,走质量提升之路,依靠内涵发展,必须在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化发展、课堂教育改革、课程构建等方面下足功夫。”
他表示:“民办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如今,国家顶层设计不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那么,我们就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维护招生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升办学实力。”
同样,山西现代双语学校联校校长杜洪涛也这么认为。他说,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规定执行,长远布局,做好学校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准备。
部分生源相对较弱的公办学校校长在感到迎来机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挑战。
他们认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100%摇号后,他们不能再“掐尖”依靠好生源“坐享其成”了,同时,公办学校也需要正视目前的差距,积极寻找出路,“生源差”不能成为懈怠的理由,唯有自强才能更好地发展,赢得口碑。
3 期待——多措并举助政策落地
汇丰中学校长张秀玲认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应该和谐并存、协同发展,新政一定会带来太原‘小升初’招生政策的变革,促进太原教育
的公正公平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是,民办学校能否严格执行招生计划。”采访中发现,彻底斩断培训机构与民办学校间的利益链条,严控招生规模的随意扩大,是多数公办学校校长对新政落地实施最大的期待。
与此同时,公办学校的校长们也希望借新政的东风,创新管理方法,激发办学活力。
三十八中校长王小平认为:“公办学校的教育在国家价值引领、家庭教育引导等方面是占有优势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如何让家长愿意选择公办学校呢?其一,我们有一批专业过硬的好教师,能不能教好要看有没有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激发教师活力;其二,要开发能让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课程,创设更加多元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和家长尽可能多地提供服务。同时,也提醒部分家长要理性选择,不回避家庭教育的责任。”
陈文斌校长说:“办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首先要想办法留住学生,其核心是提高办学质量。公办学校应该做好准备,尤其是生源较少的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另外,民办学校灵活的机制、可住宿的环境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并以此为思路,发挥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各自优势,创新管理方法。”
针对民办学校教师流动大的问题,李文校长认为:“民办学校的教师管理机制灵活,能够调动教师积极性,但还需完善制度,对教师有所制约,杜绝民办学校之间教师随意流动,导致学校出现“空窗”的教学空当。同时,要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其教书育人、潜心治学的职业精神。”
4 重构——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对于未来,校长们更多的是充满畅想:“剧场效应”能够减弱,更多家庭可以减轻负担,缓解焦虑,从容面对孩子的教育;孩子们也不要被竞争过早地“绑架”,能够从文化课培训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体验美好,健康成长……
正如太原五中校长杨向东所说,政策导向很好,期待学校之间可以在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良性竞争,互相促进,形成良好的太原教育生态。
市教育局局长梁宏宇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老百姓满意,是全社会的期许。”
他说,我市将依法依规加强对民办中小学校的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市将通过推行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制度,进一步激活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不断提升公办中小学的办学质量,推动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更多孩子提供更加公平的入学机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 本报记者 张晓丽
原标题:太原初中教育格局将如何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