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考频现“逆袭生”,顺德教育做对了什么?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19-06-28
原标题:高考频现“逆袭生”,顺德教育做对了什么?
李兆基中学素质教育投入多
顺德一中考前做好学生备考工作
李兆基中学杜宇婧
顺德一中林珈禧
专题
顺德高中教育发展素质报告①
核心提示:
2019年高考,顺德交出了满意“成绩单”:全市三分之一高分屏蔽考生在顺德、“高优率”创下历史新高、全区本科上线人数超万人……
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在今年高考中,顺德“逆袭生”不断涌现。例如李兆基中学高分屏蔽考生杜宇婧,从中考全区805名“一跃”到高考全省前50名,让人惊艳。
这背后,不仅是学子们奋笔疾书的回报,是教师高水平育人能力和各学校超强加工能力的体现,更是顺德教育综合改革3年来获得的成效。如今,顺德高中有高峰、也有高原,为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文、图/黄子宁
关注:
教改三年 今年高考收获“果实”
2019年高考,顺德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最为关注的是,在今年高考中,佛山市屏蔽高分考生有9人,顺德占了其中三分之一,包括:国华纪念中学邢厚地(理科),顺德一中林珈禧(文科),李兆基中学杜宇婧(文科)。另外,清华领军计划佛山共2人,顺德占1人。
不仅“尖子”瞩目,高分考生群体也正在壮大。据悉,全区高分优先投档线3820人,上线率28.82%,比去年大幅提升近6个百分点。另外,今年顺德考生总分600分以上超过350人。与2018年相比,全区“高优上线人数”净增574人,增长率超17%。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高考,全区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1万人,达到10080人,相较于去年净增882人,增长率超过9.26%。这意味着,在顺德,绝大多数的考生都有机会读本科,实现人人成才的梦想。
今年高考所开的“花”,得益于3年前顺德启动深化教改工作种下的“种子”。早在2016年,顺德启动了全区教改,优化资源,做大做强区内高中。
3年的教改成绩是显著的。数据显示,教改启动当年,顺德区高考的“高优率”(重本率)不足20%,仅为19.92%;而本科率为65.16%。3年来,这两个衡量高中教育办学及育人水平的数字正不断攀爬。相较于3年前,今年顺德“高优率”高出了近9个百分点,而本科率也同样“亮眼”,高出11个百分点。
现象:
高优生多 高考“逆袭”现象频现
近年来,顺德频现考生“逆袭”故事。早在2017年,顺德一中高考最美“逆袭考生”何子晴就引发社会关注。
今年,顺德在高考中再度上演疯狂“逆袭”故事,来自李兆基中学高三考生杜宇婧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据悉,曾就读于北滘君兰中学的杜宇婧,以中考全区第805名的成绩考入了李兆基中学。3年来,杜宇婧成功实现了完美“蝶变”,在今年高考中,杜宇婧因高分被屏蔽保护,成功“挤入”了全省文科前50强、顺德区文科总分第一名。“曾经在初中考过年级80名开外,如果回到过去,从未想到自己能有现在这一成绩。”杜宇婧说。
无独有偶,另一顺德高分屏蔽考生林珈禧同样是一名“逆袭生”。“入读一中前,我中考考了全区第160名,新高一年级排名60名。”林珈禧称,从初中到高中,自己并非一直优秀,曾有过考试“掉出”优秀行列的情况。尽管如此,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林珈禧在高三成绩一直稳定前列。
“林珈禧获高分,并非偶然。”林珈禧所在班级的吴浪思说,林同学的成功有三点:一是意志坚强,靠意志力在应试中迎难而上、不胆怯;二是心态好、乐观主义,每一次考试后或遇到挫折,都能在一天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三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一个学习的环节都规范、严谨。“我所关注到她的瞬间,她都在努力学习。”吴浪思说。
不仅是屏蔽生,今年高考中,顺德涌现了一批“逆袭生”。“3年前,留在顺德读新高一的生源入学成绩不是太好。”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晨曦称,当年,顺德招生录取分数线处于相对劣势。“在入口分数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顺德学子有了这一成就,充分证明了顺德学子的后劲和顺德教师高水平的育人能力。”
背后:
1、教改带动“大教研”发力
作为原镇属高中,位于顺德容桂的容山中学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飞跃成绩,该校的“高优生”数量首次超过了200名。
“3年前,容中的重本生不足100人,我在全校教师大会上称,要用3年实现重本生突破200人的成绩,当时有很多老师觉得是天方夜谭。”容山中学校长区淑玲称,3年来,依托全区统筹高中资源优化、特色办学等举措,自己见证了顺德教育环境、学校建设之变。
3年前,顺德区启动了深化教改工作,将改革深入到高中学段学校。“原来的镇属高中,变成了区属高中,学校获得了更多资源发展,有了更多自主权去办学。”区淑玲称,尤其是高中构建了‘大教研’的氛围,让学校教师水平、备课能力、教研水平大跨步提升。“学校备考有了专家指导,实现科学备考、精准备考。”
据悉,近年来,顺德积极开展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科备考研讨活动,如解题说题、同课异构、讲评课研讨、备考经验研讨等集中式或片区联合教研活动,不断提升高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备考能力,助推了各普通高中协同内涵发展。另外,过程中还加强质量检测及分析,分别组织了6次模考,每一次考后都形成详细的分析报告并及时召开分析会,依托大数据的跟踪分析,为各校备考找准“病灶”、开好“良方”。
3年前,依托高中特色化发展政策,各校纷纷开设了“尖刀班”“实验班”。据悉,今年各校的实验班、创新班成绩斐然。以顺德一中为例,该校两个“尖刀班”在今年高考中“一马当先”,其中理科“尖刀班”平均分超“高优线”142分,文科“尖刀班”则超“高优线”67分。在李兆基中学,该校文理创新实验班的“高优投档率”均近100%。
另外,还依托此,顺德开发了尖子生培养大数据平台,完善了尖子生数据库,实施“一生一案”精准培优策略。“临考前继续了解和关注尖子生的备考状态,针对个别问题精准施策。”黄晨曦说。
2、顺德教育人努力付出
顺德“高优生”频出,“逆袭”故事不断,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外,离不开顺德教育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例如顺德一中的高分屏蔽考生林珈禧,其取得的好成绩也离不开各科科任老师的悉心指导。“高三前,她曾有成绩不稳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沮丧。”吴浪思称,在她身上,班级各科老师都花了不少心思去关注她、追踪记录她的成长。“科任老师会在细节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政治科目,林珈禧曾有这么一个习惯,在卷面上常见无关的话语和较为潦草的字。对此,林珈禧班上的政治老师多次找她分析原因,还拿出试卷仔细对比,连具体到哪句话多了哪个状语导致扣分都给她分析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她的文科综合答题越来越规范。”吴浪思说,还有林珈禧的每篇语文作文老师都会非常详细地给她讲解。
在容山中学,有一名考生患上了脑部的特殊疾病。“进入高三后一段时间,他发病得厉害,头疼得严重。”该考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杨时香称,在考生外出看病的一段时间内,为了不耽误考生复习,老师还将试卷重难点拍照发送到考生微信上,让其不落下功课。在今年高考中,该名考生考取了理科629分的高分,“斩获”全校理科第一名。
另外,在李兆基中学有一位学生在高考前因病不得不在家休息。该校校长林俊才介绍称,在考前4个月,他的科任老师跟家长建立了微信群,把每天要完成的作业、知识点通过微信发送,学生又通过微信反馈问题让科任老师修改,最终这位考生也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为了“护航”考生,除了教研队伍、一线高三教师外,顺德教育人还十分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先后组织开展18场 “顺德区心理辅导助力高考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大约有330多人次心理教师为约2000名学生提供了小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辅导服务,帮助高三学子舒缓压力、轻松应考。
扫描顺德高考“成绩单”——
1、高优线:顺德“高优上线率”逐年稳步提升,从2015年开始保持2个点的“高优率”提升幅度,2018年到2019年“高优率”提升超4个点,达到28.82%,与周边区域“高优率”基本持平。
2、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从2015年61.92%开始以每年约3个点的幅度稳步提升,到今年本科上线率比去年提升6个点,达到76.97%,与周边区域本科率相比有优势。
3、尖子生:“尖子生”人数以600分人数统计。2018年高考顺德600分以上人数仅319人,与周边区域相差近200人。今年顺德600分以上人数约352人,与周边区域仅相差38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