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绘就高水平均衡化教育蓝图
来源: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1-12-15
幼儿园/供图
中关村第二小学科学城北区分校于今年9月举行落成仪式暨开学典礼,典礼现场,新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踏上红毯,穿过漂亮的彩虹门,高兴地挥舞着小手,表达着即将开启校园新生活的激动和喜悦。
为进一步促进海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0年6月,区教委安排中关村二小教育集团在海淀北部地区承办万和嘉园配套小学和幼儿园。经过前期多方努力,新校基本建设完成,成为科学城北区首批正式开学(开园)的学校。中关村第二小学科学城北区分校设有36个教学班,可提供学位1440个。
作为京城传统教育大区,“十三五”期间,海淀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五年间不断增幅,办学规模持续扩大。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学区制改革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居民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不断得以实现,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以学区改革为切入点 稳步推进教育集团化
近年来,海淀不断在北部引入优质资源,为和平小学加挂“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实验小学”校牌,引入十一学校、育英学校、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二小、中关村三小到北部办学,推进部分中学开办小学部。
按照“筑巢引凤、南北同步”的思路,海淀持续扩大北部地区优质教育规模。到2022年年底,北部地区将完成高标准建设的22个中小学、幼儿园配套设施,新增中小学学位8640个、学前学位6060个。
在学区制改革方面,海淀区形成政府主导、学区统筹、社会参与、学校共建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区域内统筹各类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学区制的成功经验,被评为全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
多举措解决入学难 大力保障学位供给
五年来,海淀区委教工委、区教委结合“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重点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推动教育公平。
“十三五”期间,海淀区顺利完成38个基础建设项目,新增中小学学位16760个。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区教委通过新建小区配套园、改扩建、以租代建、探索合作办园、中小学附设幼儿班等形式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十三五”期间共增加2.8万个学前学位,其中普惠性学位增加1.64万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2%,极大缓解了学前学位不足引发的“入园难”问题。
海淀始终在千方百计保障学位供给,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2020年,面对入学紧张,海淀教育系统完成小学入学3.4万人,初中入学2.5万人。扩增普高招生1900人,增加职技类学校录取人数1000多人。
应对史上最难考试季,顺利完成疫情下1600余个考场、2.9万人的中高考组织保障工作,实现招生考试工作“保安全、保稳定、保学位、保改革”任务目标。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素质教育百花齐放
人才建设是持续擦亮海淀教育“金名片”的关键手段。“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实施卓越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名校长、名师队伍建设,为初任期、发展期、成熟期、教育家型的书记校长分别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涌现出李希贵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基础教育名校长和名教师。
过去五年,海淀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员育人体系。
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表示:“在积极主动的教育研究过程中,教育科研人员要靠师德品行和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来树立自己的威望,要以具体课题为核心结成研究共同体,通过跨学科研究提升跨学科教育能力,促进学科教学联动,发挥学科的整体育人价值。”
目前,海淀区是全国第一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试验区,创建区级校园足球实验学校90所;组建了海淀区中小学冰雪运动联盟,建立了“冰雪运动试点学校”50所;创建了27所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19个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37个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
2020年,海淀区成功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人大附中、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校,为引领后十年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创学科督导,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专项督导,海淀区成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此外,海淀区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成立了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打造“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海淀教科院将不断增强教育科研事业的统筹谋划能力,围绕海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建立健全海淀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保障体系,”吴颖惠院长说。 (记者 刘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