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1-12-02
办好学前教育、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引进高等院校……近年来,新会区崖门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动教育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整体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厚植发展沃土,谱写育人新篇。今年《新会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深化产教融合发展。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崖门镇将科学谋划教育事业新发展,巩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努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再创教育新辉煌。
A 凝聚教育合力
稳步提升教育质量
一直以来,崖门镇注重教育优先发展,树立“内涵发展是第一要务,教育科研是第一动力,质量效益是第一行动”的发展理念,实施“常规管理”和“科研促教”并重的工作策略,确保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崖门镇坚持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和质量监测工作,开展中小学教学常规视导检查,实施每个学期期末1至9年级各学科镇调研监测制度,同时加大教研力度,开展各类教研活动,以研促教。如组织全镇小学数学、英语教师参加江门市2020年度中小学数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及比赛活动,共有11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7人,成绩喜人。
在学前教育方面,崖门镇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大力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管理,加大全镇教研促发展力度,开展各项幼师教研培训活动,提高了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水平,促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崖门镇陈业幼儿园是新会区声誉较高的乡村幼儿园,园长陈顺爱表示,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陈业幼儿园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小朋友们普遍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小组游戏、集体游戏中逐步提高生活认知水平。
除了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外,崖门镇还重视改善各校基础设施,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质学习环境。今年以来,崖门镇财政计划投入并实施全镇学校运动场改造约2000万元、课外校内服务设备设施优化617万元、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装备水平提升近350万元、崖南初中食堂改造近30万元、校舍维修改造约50万元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崖门镇成立崖门教育促进会,制订了“崖门镇教学质量奖励方案”,计划每年拿出50万元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各项奖教奖学基金的设立,大大激励了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此外,崖门镇还十分重视奖学助困工作,建立了以镇为主、社会筹措为辅的奖学济困机制,对贫困的大、中、小学生分别给予助学金。从2016年起,崖门镇还开展“102栋梁计划”,累计投入超200万元扶持126名困难家庭大学生继续学业。
B 特色教育百花齐放
走在新会区前列
近年来,崖门镇推动特色工作“一校一方案”“一年一品牌”建设,各中小学坚持“以特色促发展,以内涵创品牌”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文”(历史底蕴)、“武”(蔡李佛武术)、“海”(临海经济)、“旅”(旅游资源)优势,树立了新会区农村特色教育的一面面旗帜。
崖门是蔡李佛武术发源地,黄冲小学是蔡李佛武术最生动的传承写照,是崖门镇特色教育“模范生”。该校大力开展蔡李佛武术特色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德高尚、武礼谦和”已深深浸润学生思想,使小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和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近期,黄冲小学全新打造蔡李佛校园文化工程,校园环境焕然一新,蔡李佛武术气息更加浓厚。今年11月,黄冲小学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交贝石小学打造海洋文化教育品牌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海洋文化系列教育活动,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沿海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教育之路;三村小学将荒地打造成后花园,花园内穿插着古诗词牌匾,彰显该校的国学特色;田边小学以“耕读文化”为教育特色品牌,改造了学校东南围墙绿化带为耕读乐园种植基地和校园文化墙,校容校貌得到较大的改观,以“耕以养身,读以明道”的“耕读文化”贯穿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仙洞学校打造“书香校园”,通过书法、绘画活动,发挥师生的创作特长,建设学校文化阵地;崖南初中重点发展“旅游之乡,德礼校园”特色文化,在学生就餐间、校道绿化带、运动场等处融入特色教育内涵元素,校容校貌得到较大的改观。
崖门镇中心小学校长李敬强表示,崖门教育坚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培育有时代气息、地方特色,成系列、高品位,彰显育人功能的特色教育和学校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乡村学校特色教育品牌建设走在全区前列。
C 引进三所高等院校
完善产教融合型育人平台
2020年,随着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的选址规划公布,江门人的朋友圈被迅速刷屏“引燃”,崖门镇一度成为广东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据悉,这两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技师学院的选址落地均与崖门镇息息相关——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选址位于崖门镇,由崖门镇政府管辖;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选址位于银湖湾滨海新区,原属崖门镇管辖区域,该校目前由银湖湾滨海新区管委会和崖门镇政府共同管辖。
“崖门镇委镇政府清楚意识到教育对地方发展的促进作用,积极与各高校集团联系沟通,为崖门镇及周边地区引进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吻合的高校。从规划公布到落地实施,这两年来,我们看到了产教融合型育人平台进一步完善,看到了崖门教育未来前景的一片光明。”崖门镇党委委员司徒敏文说。
高校拓展集团教育未来蓝图,为何目光纷纷瞄准崖门?
区位优势是首要考虑条件。“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是著名的‘中国侨都’。同时,江门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突出,江门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已开通的广珠城际铁路把江门纳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良好的经济环境是高等院校选址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校长陈新滋说。
拥有与粤港澳大湾区聚焦产业相适配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前景也是高校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向海洋发展是我国的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也把发展海洋经济放在重要位置。江门作为广东省的沿海城市,特别是崖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是珠西装备制造带的核心区域,是实施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综合管理办主任李玉林告诉记者,目前,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正与江门市政府、五邑大学合作建立海洋学院,并作为该校的二级学院进行发展。“江门是一座重视海洋经济并具有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的落户,充分体现了江门市政府的独具慧眼。”李玉林说。
擘画蓝图,展望将来。高校培育人才,将如何为当地经济服务,是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副校长吴丹表示:“我校注重培养理工科人才,尤其注重发展汽车工程类、智能制造类等专业培训课程,希望日后能为江门提供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未来,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将联合广州增城校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本科层次应用型技术大学。考虑到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江门作为侨都的教育优势,我校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应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提升湾区高等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李玉林说。
目前,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首期工程已竣工交付,并于今年9月迎来第一批新生;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和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的建设正加快推进中,两所学校预计明年9月开学,迎接新生。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任晓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