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满意”,“很满意”!七里河区下大力气推动农村教育资源整合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1-03-08
 
  “以前我6点钟就要起床,步行将近40分钟去上学,现在早上最起码不用那么早起了。”
  “吃穿住行,学校都考虑的特别周到,连牙刷这么小的东西都给我们准备了。”
  “放学后还有手工制作课程,我很喜欢。”
  这个新学期,对于七里河区众多农村孩子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他们离开了原先的中小学,来到了新的学校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当被问及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时?很多同学以及家长都给出了“满意”的回答。而这个“满意”的背后,正是自2020年11月以来,七里河区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上面下了大力气不断调整、优化的结果。近半年来,七里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学校调研,先后3次召开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集合全区之力,直面问题短板,全面推动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全力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难题,让学生、家长、老师吃下了“定心丸”。
  投入200多万专项资金优化学校布点
  
  近几年,七里河区农村学校生源日减,农村里的大量年轻父母在城里选择租房子、买房子,让孩子进城上学,导致不少农村出现“空心学校”,家住西果园百合小镇的村民付正东告诉记者,他孩子所在的袁家湾小学,有的班只有四五个孩子,去年他正考虑要把自己的两个孩子转到市区去上学,可是市区学校都是划片入学,私立学校学费又难以承受,当自己正处于两难境地之时,七里河区传来了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的好消息,“其实自己也犹豫要不要上二十九中,开学前学校组织家长参观,当看到漂亮的操场,教室里有纯净水,每个孩子都准备了全新被套,甚至拖鞋、牙刷都准备好了,非常感动。”付正东说,最主要的是整合之后,老师们不再有“身兼数职”的现象,老师们专攻自己的领域,孩子们在学习上肯定也会更有进步的。
  
  记者了解到,七里河区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度超前、育人为本的原则,在去年11月下旬启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已圆满完成,通过合并后山地区小规模学校,实现教育资源整合,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主要是优化学校布点,投入了专项资金200多万,扩建兰州29中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1所,撤并教学点25个,分流学生380多名。在师资配备方面,调配教师127名,对农村师资进行全面整合,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并借助教育集团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学生只需“拎包入学” 后勤保障贴心又暖心
  3月3日是新学期的第三天,位于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的兰州市第二十九中的绿茵场上,孩子们正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做着拉伸运动,在阳光蓝天映衬下,他们笑得格外灿烂。这学期他们不光有了新的学习目标,还有了新同学、新老师。
  2020年年底,七里河区西果园中心校下属窎岭小学、古路坡小学、王家庄小学、袁家湾小学、青岗小学、上岭小学等6所小学的师生被整合到兰州市第二十九中,新加入的200多名学生由学校统一设立了6个班;新调入的33名教师也有了适当调整。
  
  为满足新入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该校利用2021年寒假,调整改造了六间教室和四间办公室;粉刷了学生宿舍;订购了枕套、枕芯、枕巾、床单、被套、被子、褥子和防潮垫等床上用品;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定制高低床;改造学生厕所,适合于低年级学生如厕;检查更新了宿舍线路、插座、开关、安全指示牌。
  兰州市第二十九中校长曹建说:“很多家长送孩子来时都背着床单被套、洗漱用品,但来到学校发现这些东西都已经全部准备好了。看到了我们的校园环境、服务质量,家长们就放心了。”
  
  2020年9月份,黄峪中学开始实施合并调整,陶家沟中学被合并到黄峪中学。为做好寄宿生的生活保障工作,区委区政府共筹集50万改造资金对学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让学校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除开辟了新教室、新宿舍,改造了食堂外,学校还将旧锅炉房改造成学生浴室,督促寄宿学生定期整理个人卫生。
  
  在宋家沟小学,四个生活老师专门负责15个孩子的生活起居,“这里的15个孩子都是来自后山村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他们最小的才5岁,这几天我们教他们洗脚、洗脸、刷牙,在这个温暖的新家里,孩子们并不孤单。”
  据悉,七里河区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加强寄宿学校食宿设施条件的改善和优化,为500余名寄宿中小学生提供免费中、晚餐,为200余名寄宿小学生免费提供校服,建成2处全免费“学生公寓”,为寄宿学生提供公寓式服务,为寄宿生提供免费校车接送服务,将28名农村临聘教师转岗为生活教师,加强学生的安全管护,全面强化整合学校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后勤保障。
  学生和教师都有了更好的平台
  “七里河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对学生来说,有了更多的同龄人、师长可供交流,会让他们更开朗。同时,不同的课程也有了专业老师授课,学生们的学习质量有了保证。”曹建告诉记者,七里河区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对农村地区的学生、教师们的未来发展也大有裨益。
  
  12岁的康田雪家住上岭村,以前在上岭小学读书的她,现在在二十九中住校。“以前在上岭小学读书时,教室里没几个人;现在一个教室就有34个同学,上课有很好的学习氛围,下课也有人一起玩。”康田雪说。不仅如此,二十九中的教学质量也让她安心。“新学校的课程都有专职老师授课,不会出现一位老师兼职多科的情况,同时教学内容也变得更丰富了。学校还会组织月考、自习、集中阅读,这在上岭小学里是不敢想象的。”康田雪说。
  此次整合,七里河区调配教师127名,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并借助教育集团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升农村教师业务水平。
  
  “整合前有很多学校由于小,导致很多教研活动无法开展,老师的教学水平无法提高。整合以后,老师有了更多的同行可供交流,也有了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曹建说。
  
  黄峪中学合并调整后,陶家沟分校被合并到黄峪中学。90后教师颜茹玉从这学期开始,在黄峪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在陶家沟任教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面临很大问题。拿我们老师来说,由于水电暖等硬件条件的欠缺,导致教育资源即使有了很大投入,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与此同时,偏远山区条件简陋、进修学习机会相对较少,对老师们自身的成长有了较大制约。“如今在黄峪中学,我获得了更多的培训、交流机会,学生的增多则可以更多地暴露我教学中的缺点,让我认识到不足之处,这些对我个人的成长大有帮助。”颜茹玉说。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实施,盘活了现有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将极大提升七里河区农村学校办学质量,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全面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七里河教育局副局长钱玉奎说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