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天元:教育强区新高地吹响“冲锋号”
来源:株洲日报社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1-09-13
9月10日,教师节。上午8时30分,天元区砖桥中心小学校长赵五根早早来到了区政府,参加即将开始的教师座谈会。将衣服捋顺,把胸前的党徽摆正,曾多次在一线教学岗位戴上大红花的他坦言,“此次心情很不一般。”
“一直以来,天元区尊师重教的氛围很浓,对教师的成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特别关心,今年由表彰会变成座谈会,区里新上任的‘一把手’跟我们面对面谈心,大家心里都很激动。”此次座谈会,他作为教育管理先进者代表发言。
1.
硬核发声 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
“我们三人先把口罩取下来,和大家好好地见个面。”座谈会上,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天元区委书记、二级巡视员邬凌云率先打开了话匣子。一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天元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何柢和天元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龙潭笑着摘下了口罩。
“新兵报到,还请大家多多关照啊!”邬凌云的一句话,瞬间让座谈会的气氛热络起来,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白鹤小学教师李静夫感叹,因为疫情防控,大家都保持着1米的间距落座,“虽然坐得远了,但这一刻,却感觉心更近了。”
“要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把教育当成最先发展的民生事业。”邬凌云表示,天元区每年投入大批资金新建学校,足以看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他看来,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管中窥豹,一组数据见证“十三五”期间,天元教育投入的大手笔。
近5年,共投入建设资金29.19亿元,新建中小学校13所,新增学位25110个,2020年秋季实现大班额全部清零。积极学习泸溪教育经验,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力度,通过全面改薄、学校标准化建设等系列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质的飞跃。
创新“多渠道融资,财政兜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机制,该区探索出一条学校建设的新路子,形成了“政府与开发商合作”“引进教育投资集团投资”“房地产全额出资或共同出资”等多种建校模式。很快,一座座新学校拔地而起,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实施“名校引领,名师领衔,集团管理”办学模式,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设置7个教育集团,涵盖了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实现师资、理念、品牌和成果共享。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近年来,天元区引进了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湖师大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有效扩增优质教育资源。
2.
重拳发力 让老师有成就感、使命感、幸福感
2019年从祁阳考入天元区教育系统的罗益群老师,在天元区白鹤菱溪小学任语文教师已有2年多的时间。
为何偏偏选择来株洲教书?她坦言,就业前做了一些调查,比较看中一个区域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为教师提供成长的渠道和平台。
在她看来,新晋教师初出茅庐,教学经验欠缺,非常需要系统、科学的培训模式。多样的成长渠道能让新教师站住、站稳、站好讲台。
建宁实验中学的张宁老师对此观点也颇为赞同。他说,自己就是从青年教师成长起来的。近年来,天元区多管齐下创造了三级研培体系,让很多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师十分羡慕。很多青年教师第一年参加工作,就有机会上台比赛,“这是非常可贵的,也是特别有成就感的。”
张宁口中的三级研培体系指的是,天元区针对新任教师、成熟型教师、教育名师等不同层级教师,设计的“星火”“火炬”“灯塔”三大培训计划。
三大计划分别是什么?星火计划跨度一年,针对新入职教师,通过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盟校教研、区级研培、汇报考核、结业典礼六个阶段将其培养成合格教师;火炬计划针对青年教师,采取申报制,通过2至3年时间,将其培养成骨干教师;灯塔计划则包括高端培训、重点课题、科研基地、名师(校长)工作室等,采取项目申报审批制,着力培养名优教师。
好体系必将产生聚能效应。近年来,该区培育市级学科带头人100余人,区级学科带头人近70人,市、区两级优秀教师近500人。该区还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将在编教师纳入全区绩效考核范围,年终绩效考核奖由1.2万元/人/年提高到3万元。持续提升乡镇教师岗位补贴、农村班主任工作津贴、教师交流补贴。
“在天元区,不论是城区教师还是农村学校教师都幸福感满满。”雷打石学校教师郭红慧告诉记者,根据所在学校离城区远近,天元区严格落实了乡村教师岗位津贴。以她所在的雷打石镇为例,津贴在450至850元,更远的三门镇则在550元至1000元。
此外,该区近5年投入1666万元,新建或改造周转房218套,并投入129.5万元按照“八个一”标准,实现让教师免费“拎包入住”,解决乡村教师后顾之忧。
当天的座谈会上,邬凌云也和各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曾在大学当过辅导员的他,有着浓厚的教育情怀。他表示,教师节当天还收到20多年前的学生发来的祝福信息,“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感情,是我的幸福之源。”他勉励全体教师一定要有使命感,要加强“艺体”培养,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体魄锻炼,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培养、引导、疏导”的长效机制,始终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少教师和校长也在会上发言,畅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幸福和快乐。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天元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何柢将大家的心声在笔记本上细心记录,表示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科学研究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政策。
3.
多管齐下 教育均衡迈入现代化发展快车道
作为学校规模、教师人数、学生人数均在城区排名第一的区域,天元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46所,在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57300人。
下好资源配置“先手棋”,让每所学校“美而优”;抓好教师队伍“牛鼻子”,让每位教师“教得好”……拥有了好学校,培育了好教师,该区教育系统又在教育改革和教育均衡上做文章,打好教育创新“组合拳”,让每名学生“能出彩”。
近年来,天元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先后获得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全国校园阳光体育先进区县、湖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区、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区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先进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等荣誉。其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获省政府真抓实干500万元表彰奖励。
积极引导城区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出台《天元区城乡教育一体化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以城乡学校之间交流为主,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中心校与村小、点校交流为辅的校长、交流机制。对交流的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交流来提高、促进薄弱校办学水平。近五年,教师交流比例超过教师总人数的40%。校级干部进行交流比例达到100%。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面向人人”和“五育并举”,着力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教育品牌区。率先试点并全面实施校内课后托管服务解决“三点半”难题,家长、学生满意度不断提高。扎实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成功申报湖南省校园足球试点区,建成国家级足球特色校13所、篮球特色校4所,少儿戏曲夺全国“小梅花”金花奖。
同时,通过“株教云”建设试点,建成“天元教育云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信息化与课程深度融合。建成设备终端管理平台、智能教育办公平台,对平台大数据进行分析。投入210万改善农村学校宽带网络、办公电脑和班班通设备等信息化设施,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村200M教育城域网,无线网络全覆盖,多媒体教室100%。采取“中心小学+村小”的“1+ N ”模式和城区多所强校对口多所村小的“ N + N ”模式,组建城乡网络联盟,实现从线上教育向线上联盟转变。
如今的天元教育,紧扣“均衡、优质、活力、特色”发展思路,在教育现代化大道上奋力奔驰,一轮象征着教育公平和教育希望的红日正冉冉升起,用心点亮每位学生的未来。
“十四五” 天元教育怎么做?
●学校布局再优化。新建长沙市一中株洲实验学校初中部、株洲雅礼实验学校、湖师大附中万丰湖学校、莲花中学、殷家洲学校等多所学校;启动三门中学、三门中心小学易址新建工作。优化高中布局,推进公办高中新建或整体搬迁工作。
●学前教育更“实惠”。保障园位供给,持续推进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政策,确保园位供给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支持普惠发展,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继续学习泸溪经验,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狠抓教师“师德”。落实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教师待遇再提高。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细、落实。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规范课后服务,优化课内外教育结构,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