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漾聚焦:“营养午餐”实施两周年 莫让好政策变敷衍
来源:中国时刻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12-12

  我们常说的“营养午餐计划”,其实也就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政府针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里的孩子,提供午餐补助的一项计划。该政策启动两年以来,它的落实情况如何,还有那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呢?今天的漾聚焦,带您来关注“营养午餐”的话题。


 
20131212074803.jpg
漾聚焦:“营养午餐”实施两周年 莫让好政策变敷衍


        2011年10月,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又称“营养午餐”。每年中央财政投入160亿元,为全国680个贫困县、10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里的2300万学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的补助,当地再补助1元。
        201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此项政策出台后,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学校的营养午餐很好吃,还不用钱。”家住惠东山区的小洁开心地说。因学校离家远,经济条件不好,小洁以前都要自己带饭到学校。今年,这样的餐饮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惠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行,符合条件学生每人每天可享受4元标准的营养午餐补助。为管好用好学生们的“吃饭钱”,该市明确了补助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确保专款专用,把每一分钱都“吃”到孩子嘴里。
        相关评估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看,营养午餐计划实施两年,学生上课的饥饿感从最初的70%下降到了百分之十几,学生的平均身高长高了超过一公分,见到陌生人愿意主动打招呼,也愿意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身心更加健康。这都是积极的变化。
        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午餐问题,一定程度的确得到了解决,然而也有一些“个案”。
        去年11月,湖南凤凰山区一所小学支教的老师连发多条微博,揭露“营养午餐”现状:国家拨款的价值3元的营养午餐,到学生手里的竟不足2元,事件引发全国关注。
爆料人称,该校施行的“营养午餐”计划存在种种弊端:
        由于地方比较偏远有时发下去的午餐等送到学校的时候,就已经过期;原本国家规定包括一块面包、一根火腿肠以及一盒牛奶在内价值三元的营养餐,在发放过程中缩水成了一块面包一盒牛奶或者一根火腿肠一盒牛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呢?
        据了解,国家给的这三块钱,不包含人工费、运费。在运行操作的过程中必然要产生一些费用,过程中间有些手续什么的,除掉了之后肯定就达不到三块钱了。
虽说是“个案”,但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
相关部门应通过多项整改措施来完善配送制度,加强对营养餐发放的监管,确保3元足额保质用于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
        另外,企业送餐模式倘若能改为由学校设立食堂,统一供餐,那么,“营养午餐”过期的情况也应该不会出现。这也意味着教育部门需要承担更重的监管责任,政府也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财政投入上做出适当的倾斜。 毕竟,社会公益的力量是有限的,政府财政应承担起主要责任。
        “营养午餐计划”,一项为贫困学生解决饮食难题的有益之举,如果因为政策的落实或者是监管的疏漏,演变成阳奉阴违的敷衍,心痛的,不仅仅是那些山区里的贫困学子。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进行匹配。制度越完善,就越大程度地保证不遭个别人钻“空子”,让政策落空或者背离初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