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质疑是否真在减负
有家长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从科目数量来看,从5门增加到6门;从科目内容上看,上海、广州这些教育发达地区,历史、地理和生物都是不参与中考的,深圳却全部要考。有家长担心,通过考试压力逼着学生们重视人文科学的学习,岂不是本末倒置?
“教育学家们不是一直强调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吗?如果不是兴趣使然,通过这种考试逼迫孩子们死记硬背,就算一次考试拿了高分,他们以后又能记得多少呢?”有家长表示,从科目考试时间来看,地理和生物在初二先考,历史和思品在初三考,按照意见稿的说法,是为了便于学生及时完成该课程的复习考试,分散和降低初三年级中考的压力。但该家长认为,分两次考意味着学生们从初二开始,就要面临中考的压力。
记者留意到,家长们都建议地理、生物、历史、思品各科都实现分单科会考制度,在中考前分时段考核完,不计入中考总分。有家长罗列了广州、珠海、佛山、东莞、汕头等地今年的中考方案,基本上都不考地理和生物(或不计入总分),学生的负担相对较轻。
九成网友认为会“增负”
在一家网站的调查中,记者看到参与投票的学生有4371人,家长有18582人,教育人士8649人,还有666其他身份的人。
在“您觉得中考文化课考试从5科增加到6科,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压力?”的投票中,3万多人认为会给学生增加压力,占94.7%;只有1494人表示不会。更是有近3万人表示反对该举措,占到92.7%的比例;只有1704人表示赞同。
在“您怎么看‘生物与地理’提前在初二考?”的投票中,近2万人表示中考的压力延伸到初二,给学生增加了负担,有1.4万人表示学完就考,可以分散和降低初三年级中考的压力。
在“您怎么看‘思想品德与历史’开卷考”的投票中,2.4万人认为评卷标准并不统一,主观性太强,也有1.1万人表示换汤不换药,不会有什么效果,有8千人表示这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有2.2万人对于这门课程进行开卷表示反对,只有6千人表示赞成,有3千人表示有利有弊,可以尝试。
对于“生物与地理”、“思想品德与历史”、“理化”等采取合卷的形式,是否能减轻考试压力?有近3万人表示不能,因为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科都要进行考试。只有2325人表示因为考试科目减少了,所以能减压。
教育局称意见尚未汇总
一个名为严书翔的网友,在一家论坛中实名谏言。他说自己是一名深圳福田区初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也是深圳一家社工机构的负责人。他说看了深圳教育局的发布的中考改革意见后,觉得这和减负的要求背道而驰。
他说,现在的教育完全把孩子变成了做作业和应付考试的机器。他认为只要是增加考试科目,学生就会紧张、家长就会紧张、学校就会紧张。他建议取消生物与地理、思品与历史纳入中考考试范围的做法,均只作为学习结束时的结业(毕业)考试;取消物理与化学合卷考试的做法,改为单科独立考试。他认为,纳入中考考试范围的科目应为六科: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
严书翔也建议将现在的思品课程改为中国国学内容,上《弟子规》和《论语》选读等。
针对市民的声音,23日,深圳市教育局的相关人士指出,家长中有不同声音很正常,目前方案还在征求意见中,市民所反馈的情况也尚未汇总,还不知道主流意见如何。但该人士强调,教育部门在起草征求意见稿之前,经过了广泛的调研,并进行反复论证,起草意见后,也多次进行研究讨论和征求意见,“前前后后准备了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