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开滦十中高效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围坐一起,不用规规矩矩面朝讲台,随时可以举手发言,这样的上课方式你喜欢吗?这种授课形式出现在唐山市开滦十中。近年来,开滦十中推行的“高效课堂”改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如何看待这种新兴的课堂模式?记者近日探访了开滦十中的“高效课堂”。
课堂:学生当家
“高效课堂”是怎样的一种授课形式?近日,记者走进开滦十中,试听了该校八(7)班一节语文课。
这堂课,该班语文老师赵明讲解的是《故宫博物院》。全班学生分成9个学习小组,6人一组相互围坐。老师首先让学生拿出导学案,同桌之间互相检测头一天安排的预习,然后点名请学生上台讲解。接着,老师提出相关问题,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回答。
记者发现“高效课堂”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同学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激烈讨论,上台的同学讲解落落大方,站起来点评质疑的同学探究淋漓尽致,辩论激烈缜密。学生参与热情高,经常是一个问题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老师,我有话说。”“老师,这里……”老师“混”于学生中间,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学习进展。教室里前后左右的黑板都是同学展示的舞台,学生展示的第一句话是“请聚焦前(后)黑板”。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课后赵明老师对记者说,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如此之小的“单位时间”,“群体参与”的层次,“大容量”的内容,都需要教师的周密部署、即时点拨以及临场应变。
记者也和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交流,7年级、8年级的学生对课改带给自己的感受都侃侃而谈。一位姓刘的男同学说:“过去老师讲,我们听,听着听着就走思了。现在我们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讨论,答案是我们自己探究出来的,印象深刻。”
学校: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做教育这么多年,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家长将他们的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会还给家长们一个怎样的孩子?”开滦十中张冬梅校长认为,教育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学习的能力和幸福的能力。“推行高效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全方位的成长,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张校长说,传统课堂模式枯燥、呆板,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学生缺乏主动。孩子们在一次次考试的重压下,慢慢会产生厌学情绪,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开滦十中从2012年夏天开始推行高效课堂改革,到2013年年底在七年级全面铺开。“在课堂实践中,我们逐步确立了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建设为保障,以评价机制为动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根本,按照“三段”“六步”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标准上,坚持让学生身动、心动、神动,调动全员参与,让学生肯学、想学、会学、学会,进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对高效课堂“三段”“六步”的课堂教学模式,张校长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三段”就是课前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基本知识框架;课中通过高效课堂,使同学在互助学习中能力素质得以逐步提升;课后通过训练拓展,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向新知识、新问题去拓展。“六步”即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导学案引领、二次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拓展提升,总结反刍、当堂检测,自我完善、训练提升。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开滦十中高效课堂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张冬梅说,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大课改”为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出现了“四变”的好势头,即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近两年中考,开滦十中考入唐山一中的人数比例都居路南区前列,各项指标也有大幅进步。
高效课堂逐渐显露出来的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学生逐渐显露出来的令人惊讶的发展潜能,学校逐渐显露出来的昂扬的发展势头,使曾经质疑的学生家长也逐步接受、认可了高效课堂并对其赞许有加。八年级一位家长在谈及孩子的变化时说,孩子由过去不爱学习,变成现在积极主动学习,对事情不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有自己的主张,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
专家:课堂交给学生符合教育规律
我市教育界人士对高效课堂的课改探索表示支持。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教育专家在座谈时认为,虽然社会各界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升学率、高考这样的指挥棒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改革举步维艰。这么多年,很多学校仍存在着老师满堂灌,学生大量做题,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成绩提高不明显以及分化严重的问题。开滦十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进行高效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课堂是按照学习规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自学掌握自己能学懂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稍难的问题,通过课上展示和点拨解决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这与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谋而合。
记者 王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