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考加分如何让人心服口服?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4-05-29

       知无不言

       李琼

       据《法制晚报》报道,自去年9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各省份招生考试部门就开始陆续发布2014年高考相关信息,其中,各地加分“大瘦身”最引人关注。记者盘点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发现,此轮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奖励加20分。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倡导“品学兼优”,但是在过“独木桥”时又过于注重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品,又加之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现象,现在用加分的方式强调品,可谓良性改革、“良心”改革。近年也有过对高考期间因见义勇为而缺考的学生实行破格录取的先例。

       可是思想品德好高考可以加分,却引来众人的议论和质疑,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怎样划分和评价“思想品德”优秀?无法量化的道德考核是否会引起新的加分寻租空间?

       记者认为,要想这一加分项目让大家心服口服,一方面,衡量标准要确定,什么样的表现和行为才可以算是思想品德好?如果一名学生并非对社会有特殊奉献或牺牲,仅仅因“思想品德”正常或“表现好”,便可以享受“高考录取加分”,那这样的加分标准是不是低了一点?另一方面,有了加分标准,如何保证这些标准能够公平公正地执行,不被造假也是关键。这么多加分项目之所以遭人诟病,主要是因为注水严重,造假横行。体育加分好歹还有个可以量化的标准进行衡量,跑多快,跳多远,表能掐,尺能量,如此量化尚能造假,品德怎么量?

       因此,品德加分初衷甚好,但还需要谨慎执行,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关注高考加分政策的新动向,对“品德加分”听取公众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科学性、可行性。此外,要加强对加分工作信息公开的力度,让全社会进行监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