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留住农村教育 的中流砥柱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5-04-17

       ■韩静宇刘青

       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毋庸置疑,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农村撤点并校,农村优秀农村教师的流失、短缺,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可以说加剧的趋势一直没能被扼制。如何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笔者以为,必须按照此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的具体措施,本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首先,要大幅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要建立相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力促城镇、乡村中小学教师同工同酬。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应不低于学历资历可比较的公职人员,以此吸引优秀青年从事教育事业。建议设立国家级农村中小学教师专项资助基金,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山区、牧区中小学教师的资助力度。同时,农村教师的津贴、补贴、奖金制度等,也要落到实处。政府要积极探索更加合理的学校公用经费配置方式,使更多资金向农村中小学及贫困地区学校倾斜。县市级教育部门领导干部、城镇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晋级,应具备在农村中小学校任职任教的经历。

       其次,要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单纯的平均发展,也不是简单的以强补弱,而是要全面考虑各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环境及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对处境困难或相对薄弱的乡村学校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使乡村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新课程的要求,拥有大体均等的办学条件,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达到乡村优质资源更优,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目的。留住乡村教师,农村才有希望。

       再次,要强化乡村教师微环境改善机制。全面建构乡村教师的微观生存环境与学校组织文化。教师周转房建设、基本办公条件的标准化、和谐进取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等对提升农村教育职业的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些微环境改善机制中,有一些是需要国家教育部门下力气解决的,比如,探索建立一种把在农村连续从教年限与子女中考或高考加分联系起来的机制,激发优秀教师长期在农村从教;有一些是需要校长重点改进的,比如,校长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有效的办学举措等,让乡村教师看到未来,看到希望。只要上下一心真做事、做实事,相信农村教师会坚守农村教育、教好农村儿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