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收谁电脑?夺谁手机?
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5-09-02

    原标题:系列教育话题讨论 教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收谁电脑?夺谁手机? 专家:家庭教育中应平衡“玩与学”的关系


吴家栋


■受访专家

  吴家栋

  本刊教培智囊团专家成员,从事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31年,甘肃省高级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习、生活等成长习惯的培养颇有研究。

  在本刊上周二提出“开学第一课家长先行”的教育话题内容后,同样引起了不少关注家庭教育读者们的共鸣,并纷纷致电与我们分享心得,可见该话题在家庭教育中的热度。进入新学期的第二周,本期让我们继续与专家一起来讨论。

  话题再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 ,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谨以此文,献给开学的孩子们和一直执迷不悟玩电脑手机,明知故犯不能以身作则的家长们……!”

  近日,某中学曾在其开学致辞中提到的这一句改编版“名言”,被很多网友又一次提炼出来,并引发讨论。

  现状:玩物丧志VS玩物丧责

  近日,郑州一2岁男童被车轧死,事发时男童妈妈正玩手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而近几年诸如此类家长“玩物丧责”的新闻事件其实时有发生。

  对此,专家指出,比起教育中家长们对自己孩子屡屡提到的“你要好好学习不能贪玩、不能玩物丧志……”等教育话语,家长是否可以“玩物丧责”也应让更多人警醒起来。

  对策:家庭内拒现“低头族”

  “在孩子的学习、成长黄金阶段,甚至建议家庭内用醒目的标识贴上‘拒现低头族’的提示。”专家指出,由于网络、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家庭全员应为自己和孩子制定相应的手机、电脑上网规则,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平衡的“学玩”环境。

  采访中专家提醒,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习惯、注意力、思辨能力均与家长平日里的一言一行关系密切,很多时候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动作、话语,久而久之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抓学习、忙报班的前提下,应考虑是否从自身做起去引导孩子,或许可以有意外的收获。

  提示:“一发问”就上网搜索 会抹杀孩子的思维力

  孩子很叛逆,我以身作则了但是他不配合怎么办?

  对于很多中学生家长的教育疑问,专家指出,中学阶段,孩子不应在家长的“眼皮下”写作业、“唠叨下”成长,应该更多地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把握好家庭教育的大方向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个问题难以解答时,第一时间就是手机上网搜索答案,这样的细节其实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没有任何好处,也许会导致青少年在日后的成长叛逆阶段遇事失去判断力。

  因此,专家建议:应该多为孩子创造一些“想问”的情境,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只有父母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这对今后学习及分析能力的提升十分有效。

  (记者 阎韵竹)

  ■相关链接

  小升初开学2个月内家长应陪伴度过“起步期”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变化显著,并且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许多学生适应力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恶性循环。

  有的家长一点不懂初中知识,于是就全面“撒手”,殊不知,初一刚开始不仅要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还应该培养他的生活、行为习惯。因此,建议家长在初一刚开始的2个月里,陪伴孩子一起度过,等孩子适应后再慢慢放手。

  此外,家长可以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相互交流各自工作、学习、生活的收获与困惑,相互欣赏鼓励,相互支持指导。这样做不仅能增加亲子情感,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自我总结、反思的能力。不过,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切忌用家长的权威语言,要循循善诱,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快乐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