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新高考改革全面推进 各校自主招生政策有何特点?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鹏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8-03-30
  发论文蕴藏“商机”
  教育部明令严打与自主招生挂钩诈骗行为
  另据记者观察,今年,“公开发表过论文”依然出现在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半数以上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
  而在一部分人看来,这个“明确要求”蕴藏“商机”。记者曾采访过某期刊王姓编辑,他透露,由于高校自主招生中的类似规定,每到自主招生之前,咨询论文发表的人数会增多。而一些中介机构还打着包通过、考前辅导、提供所谓专利论文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和敛财。
  记者的观察得到了王福的证实。他坦言:“自主招生出现以来,部分家长、中介机构就把它单纯地当作进入名校的‘新途径’,造成竞赛泛滥、买卖专利、论文等现象滋生,严重干扰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正常秩序。”
  针对上述问题,3月23日,教育部发文强调,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诈骗和弄虚作假行为,进一步净化高校考试招生环境,维护教育公平。同时,教育部要求高校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提出严格报名条件、严格材料审查、严格学校考核、严格监督制约、严格惩处造假等“五严格”工作要求。
  据了解,2017年,有关高校等单位对自主招生的考生报名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查。对弄虚作假的考生,相关高校和教育部门给予了取消其当年自主招生资格和高考资格的严厉处罚。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遵守法律法规,凭自身真才实学报考自主招生,切勿轻信各种机构和他人的蛊惑,避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各种招生类型各有侧重
  将逐步与高考改革相适应
  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自主招生试点。15年间,自主招生几经改革行至今日:目前自主招生选拔全部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部分高校组成的“北约”“华约”“卓越”等笔试联盟不复存在;多年沿用的“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的模式也被“学生自荐报名”取代;考核测试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进行。
  “在维护高考公平和权威的基础上,自主招生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刘震认为,它有“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的明确定位。近些年的实践表明,自主招生不仅提升了学校的自主权,也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经过多年的试点,高校对特殊人才的选拔,也有了更加明晰的评判标准。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对此表示认同,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唯分数论”的魔咒,对应试训练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也帮助高校招生机构逐步积累了不依赖分数选人的经验,提升了招生能力,对大学的人才培养和中学基础教育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他表示:“‘双一流’建设一直强调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自主招生通过介入人才选拔环节,对于从源头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又有17个省份将加入高考改革试点。自主招生最初就是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试招生改革出现的。近几年来,它的实施对高考改革、人才选拔带来哪些借鉴和启示?
  “目前高校的选拔类型越来越多元,无论有多少种招生类型,其实都是不依赖于唯一分数录取的‘综合评价’的一种。换句话说,要站在整个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视野中去理解、认识每一种招生类型。”秦春华说,各种招生类型之间各有优劣,又各有侧重。他认为:“作为高考改革的过渡,现有的自主招生模式将会稳定一段时间,但会逐步与新的高考改革相适应,在渐变的过程中,完成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