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渑池县教育精准扶贫纪实
来源:三门峡日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9-03-20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渑池县教育精准扶贫纪实
    
    在有着灿烂仰韶文化的渑池县,最美的地方是学校。这是渑池教育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不管是城区还是山村,一座座美丽的校园点缀在或高楼林立或青山绿水间,读书声、欢笑声在校园上空回荡,现代化、多媒体化彰显着教育均衡。
    近年来,渑池县委、县政府从讲政治的高度,全力以赴抓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坚定不移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在自然条件差,以及城镇发展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重重阻力下,当地政府和教体局积极作为,按照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就业、特色教育抓融合、统筹城乡教育水平的工作思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孩子,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贫困。
    强站位 教育扶贫政治责任全面压紧
    教育扶贫扶起的是贫困家庭的志气和希望。渑池县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最大民生工程,不断增强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为扎实推进教育扶贫提供了有力保证。
    抓统筹,责任体系健全有力。坚持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明确县委副书记牵头、分管教育副县长主抓,精心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签订了责任状,健全了职责明晰、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建立了教育、发改、财政、扶贫、人社、公安等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脱贫攻坚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教育扶贫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开展。
    抓关键,帮扶机制科学有力。紧紧抓住教育行业扶贫主体责任落实这个关键,指导教育部门理思路、定目标、细分工,建立了“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对口帮扶乡镇、学校、班级和贫困学生,确保每所学校有扶贫联系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有帮扶责任人,切实将帮扶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做到了定点跟踪、精准帮扶、全程覆盖。
    抓督导,工作落实规范有力。定期对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落实情况逐校进行督导检查,认真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档案资料、抽查受助学生,对各学校的组织管理、政策宣传、评审程序、资金发放、档案管理、学生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项工作规范严格落实到位,确保学生资助金发放公开、公平、公正。
    强覆盖 教育助学政策全面落实
    教育承载着未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精准资助是解决教育贫困靶心问题的关键一环。
    确保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到位,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确保学生资助不漏一人,确保资助资金一分钱不少落到实处……这是渑池县教体局做好精准资助专项行动的目标。
    渑池县段村乡中学学生李智斌来自农村,单亲家庭,父亲务农,家徒四壁。小学一、二年级时,他在村里小学读书,父亲种田的收入勉强能维持家用,供他上学。到了小学三年级,由于村里没有三年级以上的小学,李智斌要到乡政府所在地段村小学住宿读书,花费一下子增加不少,种田的收入已经不能维持家里日常的花销,他的父亲就决定将年幼的李智斌留在家中,远赴湖北打工。年仅8岁的李智斌面临着失学危险。
    学校领导了解到李智斌的情况后,给其父亲打电话,让他放心工作。因为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智斌在上学期间可以享受国家的资助政策。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的基础上,上小学期间每年可享受1000元的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每年800元的营养餐费;上初中每年可享受1250元的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以及每年800元的营养餐费。如今,李智斌已经是九年级的一名学生,他成绩优异,名列前茅,今年六月将会升入理想的高中。
    这样的故事在渑池县还有很多,对贫困学生实行关爱帮扶,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在渑池县已成常态。
    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前,渑池县教体局都会印制数万份“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和《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受助情况温馨告知书》,发放到每一位贫困学生手中,并通过“V观渑池”、渑池教育、教育扶贫攻坚工作简报等多种载体,大力宣传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和扶贫推进成果,全方位、多载体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确保资助政策知晓率100%,确保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完成正常学业,所有贫困学生都能享受助学扶持,做到应助尽助、应享尽享。
    针对在无证幼儿园就读的幼儿,由户籍所属中心学校督促其到有证幼儿园就读,并严格禁止幼儿园招收非适龄幼儿;针对在外地就读的学前、义务及高中阶段贫困学生,逐一向就读学校所在地资助中心发函,协调落实资助政策;针对九年级和高三复读生,以及因休学、学籍等问题出现政策冲突的在校学生,积极和上级部门沟通,将学生信息录入最新资助系统,由县财政兜底安排资金落实资助;针对在高校和职教学校就读的学生,逐一做好政策说明、资助指导,确保学生在就读学校申请资助率100%。截至目前,全县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共有在校生6.2914万人,教育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4993户,资助贫困学生5188人(学前教育689人,义务教育3813人,高中教育633人,中职53人)。其中,2018年共资助贫困学生1.9937万人次,发放各类助学金1099.65万元;广泛动员社会捐款3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21人;累计为1780名准大学贫困学生办理助学资助贷款1186.19万元,真正做到培养一名人才,改变一生命运,致富一个家庭。
    强措施 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全面提升
    “孩子来新兴小学上学这几年,变化太大了!真要感谢如今国家的教育好政策!”现在,提起自己孩子的学习,家长刘徐坤十分满意。
    刘徐坤是漯河人,孩子叫刘浩言,2017年9月,该上一年级的刘浩言随父母来到渑池县,就读于新兴小学。起初,孩子年龄较小,可能由于地域的差别,再加上父母无暇照顾,刘浩言学习成绩不太好,纪律性差,与父母有隔阂。这种情况引起了班主任杨淑霞的关注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帮他呢?”通过和其父母沟通,杨淑霞制订了一套可行方案,坚持实施。两年来,刘浩言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方面发生较大转变,曾两次被评为优秀学生,成为学校第一批受表彰的德育好少年。
    刘浩言能从外地过来顺利入学,并受到良好的教育服务,得益于该县一直加强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全面提升的强力举措。渑池县新兴小学建校两年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规范办学,在学位允许的条件下与11所公办学校共同承担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切实解除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
    渑池县教体局坚持把“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作为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全面落实控辍保学措施,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了严格的防辍控辍责任制度,层层落实控辍保学责任,扎实开展了“控辍保学活动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县建成10个留守儿童之家,通过结对方式将帮扶措施落实到每一名留守儿童;持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接受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各乡(镇)的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依据自己的爱好,选学舞蹈、剪纸、武术、足球、播音主持等课程,兴趣和潜能被激发,厌学等现象大幅度减少。
    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重点,加强辍学多发时段初中学生的跟踪管理,将“双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学生)、单亲、贫困、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弱势家庭学生纳入控辍重点,坚决做到“一个都不能少”,确保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受教育机会;进一步均衡农村学生升学机会,至2018年,分配生比例已达高中招生总数的55%。全县近三年小学六年巩固率均为100%,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为99.52%、99.52%、98.96%,均达到了省定标准。
    强基地 职教扶贫功能全面发挥
    “我以前啥也不会,家里光景过不上来,成天缺吃少穿的。职专老师可好,过来手把手教我种花椒。我种了11亩花椒,有4亩已经挂果,去年收入超过2万元呢!”3月4日,坡头乡不召寨村贫困户史虎周说。据了解,这只是该县全面落实职教扶贫的一个缩影。
    2018年,渑池县教体局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载体,着力建强渑池职专技术实训基地,职教扶贫能力持续提高。共开展农业技术培训55期,培训贫困群众2276人次,收到了预期效果。
    技能培训助增收。及时调整职业教育办学思路,支持渑池职专依托原有种植专业,发挥专业课教师优势,面向学生开设农业种植专业,提高技术水平。深入该县各贫困乡村和田间地头,向农户传授“两椒一药”等种植、管理技术,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比如,渑池职专种植专业教师多次深入深度贫困村,开设培训讲座55次,培训种植户2276人次。
    靶向培养促就业。鼓励渑池职专根据市场需求,依据专业共享程度、产业跨界趋势,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模块式”教学,坚持“教中学、学中做、教学一体、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规避技能人才培养市场风险。近年来,相继与仰韶集团、华能电厂等企业对接合作,结合彩陶制作、产品包装、机电一体化等岗位需求,大力调整专业设置,实行订单式技术教育,先后培养了上万名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技术工人,深受企业好评。2018年,与湖南常德海乘职业学校达成合作办学协议,采取公办民助、合作办学模式,与亨通集团、中轻国际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增设汽车应用与维修、航空服务等10个专业,实行订单培养,学生报到注册便可签订就业协议,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电商教育畅销路。2018年3月,渑池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县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1个、村级电商服务点67个,实现全县236个村电商全覆盖。指导渑池职专借助这一优势,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有思想、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着力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大力推介渑池特有的牛心柿、仰韶大杏、坻坞小米、天池朝天椒、坡头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努力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将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强投入 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达到教育基础整体提升,是渑池县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渑池县以实施全面改薄暨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程为契机,先后投入资金近10亿元,相继建成仰韶学校、韶州中学、翰林实验学校、北大附属容一国际学校,城区新增学位8360个。2018年,又投资1.2亿元实施会盟小学、丽景小学新建项目,这两所学校投用后,将再增加学位3240个,城区小学可由原来的1126个班扩充到1323个班,平均班额可降至45人,城区大班额问题将得到彻底化解。同时,投资3000余万元,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了体音美、实验教学器材,为72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实现了农村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多媒体化。此外,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启动建设了总投资4.25亿元的仰韶高中项目,拟开设教学班120个,可容纳在校生6000人,目前基本达到入学条件。仰韶高中建成后,渑池二高将搬迁至原一高校址,二高原校址将升级改造为尚德中学,可新增初中学位1800个。
    “教育扶贫既是消除贫困存量、夯实脱贫攻坚根基的重要途径,更是遏制贫困增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还是拓展脱贫空间、加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渑池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天敏说,“教育的均衡,不仅仅是硬件的均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均衡。目前,渑池教育扶贫已经进入关键节点,如何抬高均衡的底部,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教师是关键。”怎样破解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不愿留、留不住的问题,打破城乡教师难以流动的壁垒,这个问题在渑池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他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在2017年新增特岗教师编制50个、新招聘教师172名、公开选调教师182名的基础上,2018年又新招录118名教师,进一步充实农村教师队伍,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二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按照80元到130元不等标准,发放山区一线教师继续教育生活补助费、培训费;按照每月200元到300元不等的标准,发放乡镇工作补助;按照每人每月40元到80元不等的标准,发放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山区补助;在职称评定、评先表优方面,积极向乡村教师倾斜,突出激励作用,努力让教师在农村学校留得住、留得稳。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实施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2017年申请招聘的20名小学全科教师,正在洛阳师院就读;2018年共组织84名教师参加国培培训,17人参加“国培计划(2017)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组到三门峡开展研修活动”,省培44人,市培528人,县培7600人次,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教育扶贫路,大爱写春秋。精准建校、精准资助、精准帮扶等教育扶贫举措的实施,在渑池县编织起了一张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因贫辍学的“防护网”,保障了家庭贫困孩子的公平求学机会。这张大网,就像深冬的阳光一样,温暖寒门学子,托起人生梦想,助力每一个贫困学子的梦想开花、成真,使希望之光在一个个贫困家庭升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