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杭州紫阳小学新课程为每个孩子提供可能性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周宇琪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江淼 时间:2015-10-26
       发现未知的自己

       拓展性课程让孩子直观选择

       “选择性是深化义务教育课改里最大的特点,让孩子有选择、会选择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一种能力培养。”王校长说。

       其实,孩子们哪里懂得这么多道理,他们喜欢这门课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好玩!那么怎样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对课程作出选择呢?好玩不好玩只有亲眼看到才知道,为此,刚开学没几天学校就进行了一个大胆尝试——现场选课。与网上选课不同,现场选课更像是一场生动有趣的园游会。

       在选课现场,为了宣传自己的课程,老师们都亮出了自己的绝活,在操场上设摊,直接面对孩子。有的张贴了海报,有的用起了易拉罐,有的运用高科技现场搭起了实物展台……校园里一下子热闹非凡,孩子对哪一类课程感兴趣也是一目了然。与此同时,教导处还给全校每个学生发放拓展性课程信息介绍表,给每位家长发布了选课信息表,让每一个孩子有一个自主酝酿的过程。

       记者了解到,为了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要,紫阳小学的社团课程分别从三个年段展开,即低段(一-二年级)可以选择趣味美术、故事会、折纸、动漫设计、五子棋、古诗唱游、传统游戏、葫芦丝、武术等课程;中段(三-四年级)可以选择团队游戏、疯狂杭州话、剪纸、口才、神摄掠影、舞精灵、围棋、益智游戏大比拼等课程;高段(五-六年级)可以选择时事评论、百变跳绳、灌篮高手、酷艾英语、创意编织、串珠与编绳、爱鸟俱乐部、篆刻、英语达人(创作班)等课程。学生可以每学期自主选课一门,在每周五下午连续两节课进行灵活走班。

       王校长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在通过多样性的社团课让孩子们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多学一点课堂知识以外的东西,说不定还真的能玩出一点名堂来。

       老师跨界教学已经成常态

       开学第一天,和孩子们《意愿调查表》一起发下去的,还有老师的《开课意向统计表》。根据这张表里的内容,老师们需要分析个人特长及兴趣,采取自主报名的形式拟定所将要开设的拓展活动内容。古时候评价才子才女的标准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眼下,在把学生们的兴趣点开发出来之前,紫阳小学的老师们也着实把自己的潜能好好地挖掘了一番。

       语文老师祝海燕从来就没想过自己能够在学校里开设一门葫芦丝的课程,平时和音乐毫不沾边的她,竟把自己的业余爱好带进了学校的拓展性课堂。据记者了解,祝老师可是全校教师里唯一一个会吹葫芦丝这种小众乐器的,所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上的语文课可能还不能成为全校第一,但是我上的葫芦丝课却是全校的唯一。”除了祝老师,还有同样是语文老师的魏兰还教起了舞蹈,数学老师汪敏一到星期五的拓展性课堂上就变身成篆刻老师……

       正是为了发掘出更多老师的特殊才能,让他们成为学校拓展性课程中的“唯一”,学校基于学生的兴趣和老师的特长,让许多普通的单一学科教师成为了“全能教师”。不仅如此,让老师跨界教学真可谓是好处多多。“为老师度身定制擅长领域的拓展性课程,他们能够很强烈地感觉到自己被学生们需要,在教学中收获个人价值的认同感和幸福感。”王校长告诉记者。

       不仅是老师跨界教学成为常态,紫阳小学对于拓展性课程的开展会继续加以创新。谈到新课改后的一点心得,王校长说:“拓展性课程的开设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社会发展,重在体现学生个性特长,努力帮助每一个孩子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努力使每一个教师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接下来,出现在拓展性课堂上的或许还会有家长们的身影,构建更加有特色更加开放的课堂,是学校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