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洪水学区友爱小学魏赟霞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小班化教育,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农村学校走小班化教学之路,将是必然的趋势。
一、从教室空间入手,创设快乐学习的氛围
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例如:在图书角摆放各种少儿读物,供学生阅览扩大视野;在植物角摆放了各式盆栽植物,供学生欣赏,陶冶情操;在玩具角摆放学生喜爱的各种玩具,课间孩子们可自由玩耍;在实验角摆上科学课上用的实验器材。为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个办公角,给老师摆放学生作业、教具等,方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当然根据本班需要,老师也还可以设立美术角、体育器材角等等。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可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二、从学生自我实现价值入手,给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情绪
传统班级由于学生多,教学时间、教学任务又是定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思维常处于停滞状态。但在小班,这种现象就可以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就连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小班化教学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为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从教学入手,让孩子有轻松的学习体验
小班化教育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针对问题对讨论的方式加以指导,让学生逐步明确讨论的实质和意义,最后达到会讨论,会通过讨论进行主动探究。
在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关注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当同伴遇到困难时,组员就热情帮助他,直到他学会为止。适时的小组擂台赛,又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向高潮。这样的合作学习形式,能使学生的优势更优,弱势得到填补,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组内或组间相互评估,通过评估,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无形之中就有了很强的亲和力,从而班级成员间的学习关系也得到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