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浙江永康一中:三年课改治愈生源的“流失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时晓玲 编辑:江淼 时间:2016-05-16

浙江永康一中课改改出实效,三年治愈生源“流失痛” 

跑到外地上学的学生又回来了

  本报讯(记者 时晓玲)从4月至今,不到两个月,中科院龙芯中科永康一中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浙江大学信息学永康一中竞赛训练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国防生生源基地”,相继落户浙江永康一中。 

  “对孩子的教育,永康人不在乎花钱,但在乎是否优质。以前总是想办法把孩子送到金华、杭州去读书,现在不送了。因为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一位学生家长的话,道出了永康一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这种变化不过两三年时间。3年前,永康一中还是生源外流成灾,仅那一年就流失过70多名学生。如今,出现了明显的生源回流现象,2015年永康一中招生,就有40多个已在外地就读的学生选择回来报考。 

  曾经的生源流失,问题出在哪里?校长华康清认为,至少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阻滞了包括永康一中在内的很多高中学校的发展。一是重智育轻德育,学校即使培养出文化成绩的“高才生”,也难成国家栋梁之材;二是重统一轻个性,抹杀特长培养;三是重知识轻能力,往往造成高分低能;四是教育与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脱节。 

  华康清以中国“五金之都”永康为例解释说,当地上万家工厂,即便一个工厂需要一名工程师,也需要培养上万个。而永康出去的高才生,大学毕业宁愿做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也瞧不起技术。“这样下去,老百姓当然不信任学校。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课改才能解决。因此学校的课程改革不是上级要我们改,而是我们自己要改。” 

  永康一中的变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首先是学校的课程样态变了。仅2012年8月以来,学校自主研发和引进的选修课就有258门,充分满足了学生选课的需求。 

  随着选修课的大量开设,学校开始全面推行选课走班教学,选修课占总课时比例超25%以上。在此基础上,学校与永康职业技术学校在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建立普职合作模式,实行走校上课。 

  在加强选修课的同时,学校也对必修课进行改革。从2014年9月开始,学校在新生中实施选考选课、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目前,学校高一年级已经在语英理化史地等学科分层走班教学,高二年级依据学生选课的27种组合进行分层走班教学。 

  课程的改变,必然对师资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学校原有的师资结构、能力明显存在“短板”。怎么办? 

  学校的做法是向外借力。作为百年老校,永康一中有数以万计的校友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拥有大批如中科院院士颜德岳、计算机“龙芯之父”胡伟武等各行业的专家、企业家和艺术家。 

  这是一个待开发的课程建设和办学“富矿”。学校为此成立专门机构,设微信公号,创办金鼎大讲坛,计划在未来10年,邀请世界各地千名校友定期回校讲课,把讲坛内容编写成一本本选修课教材。今年4月,永康一中金鼎讲坛开讲,计算机“龙芯之父”胡伟武、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朱佩成先期为师生作讲座。 

  对学校的变化,家长们的感受最敏锐。一位学生家长说:“现在的永康一中不管是在高考成绩上,还是在特长培养方面都已经不差了,我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呢?”

  《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16日第1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