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助力乡村教育 名师送教到饶平樟溪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9-11-25
中国教育在线讯 乡村教育路在何方?这个问题不仅乡村的教育工作者在探求,国家也加大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力度,提出了方向,帮助乡村教育也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
2019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也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11月中旬,贾国富名教师工作室应邀到革命苏区饶平,送教下乡,并开展教研交流。大家感受到樟溪教育正在发展变化。樟溪中心小学不断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全镇小学教育水平的新路径,有了可喜的开局,中心小学已跟两个村教学点实现了远程同步课堂,并可线上直播同时进行,正在成为对乡村小学有借鉴意义的示范点。饶平樟溪中学也在探索借助信息化远程教育的办法提升教育质量。此次名师工作室送教到饶平受到师生的欢迎。
樟溪中学吴先扬校长对工作室莅临指导表示感谢,也希望能加强和工作室的进一步交流、互动,希望今后再有机会参与工作室的活动。樟溪中心小学校长魏伟华对贾国富名教师工作室对乡村教育的帮助深表感激,特别是贾国富老师关于教师成长的课程在乡村教师引起很大的反响,大家表示,有了名师的指导,对促进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全国模范教师、贾国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贾国富老师作《教师成长漫谈》专题讲座。他回顾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以自身的经验感悟来引发大家对作为一名教师成长之路的思考。他提出,从认识自我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成长,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行为上下功夫,要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不断研究学情,不断总结提升。他提炼出优秀教师的标准:“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与时俱进,理念更新;善于合作,惠及同仁;追求卓越,学习终身”。
高级礼仪培训师李晓端老师作《遵德守礼,争做时代好少年》的专题课。远程同步课堂和线上直播同时进行。课程受到师生的欢迎,下课后,李晓端就收到孩子们给她递的小纸条,表示喜欢李老师的课,并想跟李老师交朋友。
在饶平县樟溪中学,大家观摩了林丽妹老师一节初二《因式分解》的公开课。
随后,樟溪中学老师和贾国富名师工作室名师共20余人,进行了评课。林丽妹老师先介绍了备课的具体情况。贾国富名师工作室的彭向东老师和韦忠平副校长随后评了课。
彭向东认为,林丽妹老师重视教材分析,充分准备教育过程,针对学生情况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体现了饶平县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和资源的能力。
韦忠平认为,林丽妹老师在教态,表达,讲解方面都很到位,课堂内容丰富,容量很大,对如何调动学生参与互动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意见。
名师通过授课、观课、评课,并深入进行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为建立对口帮扶机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贾国富名教育工作室把信息化背景下实现教育均衡化作研究课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名师课程对乡村学校的帮扶,希望能够借助多方力量做好乡村教育课题。
送教下乡与教研交流活动,也有助探索经典课例,让城乡教育实现多渠道的交流,有利于乡村教育和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城市教师的修炼培养。践行教育部对教书育人的要求,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城市之间找到一种新的范式。
“守望教育,有志者来。”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贾国富带领他的名师工作室团队在探索如何搞好教育和促进教师的成长,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教育最薄弱的乡村。
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基于教育均衡化的目标,远程教育被寄予厚望,教育实践和探索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
广东精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樟溪中心小学提供以教学智慧终端(小慧)和教学资源终端(小知)为核心设备打造的智慧教室,实现了“同步互动课堂+网络教研”的远程教研的要求。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让更优质的教育课程帮扶乡村,解决偏远山村师资缺乏的短板?需要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对口帮扶,需要有更多的名师通过远程教学手段常态化帮助乡村。广东优行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乡村教育工作坊主持人余峻才在对乡村教育进行深入调研后提出,少有院校的毕业生愿意分配到偏远山村任教,即便来了也留不住,支教的流动性又很难形成常态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信息化给了弥合城乡教育不均衡鸿沟的可能。他提出帮助乡村建立名师工作室的构想,也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认为这有助于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编辑 林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