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疫情之下,教育出版進軍在線教育路在何方
来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作者:郭雪吟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0-03-04
     原標題:疫情之下,教育出版進軍在線教育路在何方
    在“停課不停學”的背景下,依托互聯網發展的在線教育、文化消費等行業異軍突起,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於傳統出版業來說,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出版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不斷強調要通過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推動傳統出版業轉型升級。在此次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背景下,出版融合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在國家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步入2.0時代的背景下,當中小學授課方式逐漸從原來的黑板、投影等固定會議式空間教學發展到智能化空間教學,當教師面對的教學對象慢慢變成了“00后”這些在數字時代成長起來、更加依賴通過手機等媒介獲取信息的學生,當教育資源的生產方式逐步從教師獨立設計課程到慕課團隊協同設計開發時,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得以實現,未來的教育模式也將發生顛覆性變化。教育類紙書每年的市場規模巨大,不僅在出版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更引領著中國教育的整體發展,而教育出版如何真正面向讀者、擁抱未來,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
    教育出版擁抱互聯網的著力點究竟在哪裡?是進入在線教育的紅海中“厮殺”,還是與在線教育機構合作融合?根據《2018—2019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數字出版產業收入規模已達8330.78億元,但與傳統出版相關的互聯網期刊、電子圖書、數字報紙等總收入為85.68億元,僅佔比1.03%﹔而在這8000多億市場中,在線教育總收入為1330億元。其實,縱觀現在市面上的在線教育課程,除了內容質量良莠不齊、課程體系雜外,缺乏系統性、深度性及權威性等也都是存在的痛點,而這恰恰是教育出版的優勢所在。教育出版機構並不需要自己親自發布制作在線教育課程,而是應該利用自己的專業性與權威性,利用新的互聯網智能技術,實現輕量化轉型,打通在線教育與教育出版之間的壁壘。同時以出版為入口,讓教育出版所提供的系統化、規范化、標准化內容與互聯網教育提供的流量化內容相結合,去提升傳統教育出版的功能性,去擴充紙質書本有限的知識總量,並克服獨立在線教育平台碎片化知識傳播的缺陷,反向提升在線教育的品質。
    這樣的思路如何落到實處?在筆者看來,未來教育出版與在線教育的融合可以具體從三方面著手。
    一是傳統教材教輔鏈接在線教育資源與服務。傳統教材教輔所提供的知識內容有限且較為單一,線上知識資源相對碎片化,將兩者整合,可以把傳統出版作為傳播出口,讓讀者使用傳統教材教輔時,通過掃描書上二維碼獲得更多元且深度的教育知識資源。這些資源與服務包括與課本配套的同步直播課、重難點講義、名師課件、考試真題、試卷包,以及一對一咨詢、互動課程、專家答疑等線上服務。知識資源經過了出版機構“三審三校”的出版流程,質量把控更嚴格、更系統、更專業、更權威。
    二是利用社群模式管理讀者,增進編輯與學生、家長之間交流。傳統出版最大的壁壘在於單向傳播模式,通過紙書建立社群可增進編輯與讀者的交流頻次,同時也讓同一本紙書的讀者都在一個社群裡,相互交流討論,形成以書為中心的圈子。基於教材教輔形成的圈子大多數為同一年級的學生與家長,定位精准,編輯可以在群裡與讀者實現零距離溝通,增強書與讀者、編輯與讀者之間的黏性,更能利用圈子性質,精准投放匹配的教育資源及產品。
    三是由人工智能完成大部分資源與服務的維護。如果這些線上知識資源與服務的日常運營、讀者社群的管理需要由編輯來完成,那麼編輯的工作會非常繁重,但如果借助技術手段則可事半功倍。同時,更能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提取書中的重難點,並推送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線上內容,精准服務於每個讀者。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出版、教育、媒體的邊界將進一步弱化,無論是課堂之內還是課堂之外,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教育教學模式逐步滲透進教師、家長、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對於出版行業,尤其對教育出版來說,這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何利用新技術、新模式為自己賦能,真正參與到國家教育教學現代化的進程中,教育出版可以發揮的空間還有更多,市場空間更大。
    正如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堅所說,過去的2019年,我們已經邁入5G時代,更多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將顯現其價值,並為傳統出版業賦能,“出版+教育+媒體”的融合也將走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除了為廣大師生提供便捷服務,推動國家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發展,更能利用互聯網傳輸便捷、經濟性高的特點,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努力消除城鄉差距、校際差距。而我們出版業更應該攜起手,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融合技術手段,為行業創造更大價值,也為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