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精准教学
来源:网易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1-12-02
      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为了教育的良性发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减负,刻不容缓。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减负,关键在于优化教学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从传统粗放式教学向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准教学转变,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减少作业总量,让孩子在教育的绿荫下快乐地成长。
      一、中小学生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
      “作业+辅导培训”仿佛成了中小学生的学习样态。在如此重负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无精打采,精力无法集中,课堂的学习效果不好。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升学压力的加剧,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体质下降,近视加深,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有的学生甚至逃避现实,沉迷于虚拟游戏世界。中小学生中产生学习焦虑的现象有所增加,严重者出现心理抑郁。
      (二)原因分析
      1.考试成绩与升学的压力。
      接受学校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读书、升学,自然就要面临中、高考等选拔性考试,升学率与成绩已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班与班、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都存在升学率与成绩的竞争。在这些压力的层层传导之下,有些学校、家长、学生难免忘了教育初心,失去理性,陷入“唯升学” “唯分数”的困境,变得短视、功利。
      2.粗放式课堂教学的低效。
      传统班级授课模式有着“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
      按照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标准, “记忆” “理解”为初级目标,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为中高级目标。课堂上主要是新知识的讲授,实现的是初级认知目标,比较复杂的高阶思维活动的实施却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完成的。
      课堂教师讲,学生练,课后搞题海战术,大大加重学生负担,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锻炼思维,落实核心素养。学生“知其然”,却难以“知其所以然”,高分低能的现象很普遍。这与“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的教育目的相去甚远。
      3.课后题海战术的无奈。
      从科学角度来看,大脑与肌肉不同,肌肉可以通过重复同一动作,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变成条件反射或肌肉本能。而大脑在于思维,那种通过反复做题训练,只能短时“记住”,遇到类似的会很快按照“记忆”得到解题路径。但遇到有变化的题时,则往往不知所措。长时间地做重复单一的训练,会对大脑的思维发展产生制约,影响大脑进化。
      二、减轻学生负担的措施
      (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如今,读书的意义不再是通过考大学“找份好工作谋生”,而是有着更崇高的使命:做更好的自己,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过上有尊严而幸福的生活,并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以,家长要正确面对升学考试,孩子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有的优势在读书,有的优势在其他方面,家长要尊重规律,尊重个体差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破五唯”,指出不要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多元化评价。同时,中、高考命题也在发生变化,更多地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家长的教育观正了,面对升学考试时就不会那么短视、功利。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 “课时”不等于“学时”。学习,不在于你用了多少时间,上了多少课,做了多少作业,而在于你专注投入的精力,在于真实的效果。同桌的两个学生,在同一个教室,听着同一位教师讲课,虽然上课时间相同,但因为两个学生的专注力不同,学习效果也就不同。
      (三)实施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是相对于粗放式教学而言的,是指借助大数据和信息与通信技术,实时记录、跟踪和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并协助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精准教学就是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所开展的因材施教。
      笔者利用学校自主研发的智慧平台优势,经过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基于信息融合的精准教学模式”。
      该模式具有以下作用:
      1.提高课堂效率。
      该模式调整了教学结构,基础知识、基础概念的理解与记忆,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辅助学生实现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目标。把最合适的内容放在最合适的时间,凸显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
      2.增强课堂效果。
      教师要根据课前检测的数据,精准掌握学生学情,进行二次精准备课。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与思考进入课堂,教师带着精准学情进入课堂。
      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发现、理解应用、课堂检测等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拓展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于个性问题,充分利用学习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对于共性问题,通过师生研讨、教师集中讲解、学生自主纠错或小组纠错等方式解决。
      教师以问题引领学习过程,学生研讨、探究、展示、质疑。问题始终伴随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驱动学习活动深入进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3.巩固学习效果。
      课后,教师依据学情,布置分层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AI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快速分析学生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并精准推送与错题同类型的试题给学生,实现精准纠错、精准辅导。
      4.实现因材施教。
      精准教学中的关键在于教学评价。衡量教学是否达到目标、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或技能,就要检测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及其反应。教师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可以精准地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掌握每个学生的精准学情,针对每个学生开展“解决问题”探究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精准辅导,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基于信息融合的精准教学模式,通过精准学情、精准备课、精准讲解、精准评价、精准分层、精准辅导,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在课堂上专注投入,课后所花时间短,学习效果好,作业精准且适量,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来源丨《教师博览》
作者丨陈世勇,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红谷滩分校,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