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课堂“三问”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潘清霞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3-05-05
听了全国优秀教师程翔老师执教的《湖心亭看雪》一课,笔者久久不能忘怀。这堂课程老师和学生们完成了三件事:一是学会了读课文,二是学会了思维和想象,三是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整堂课,一支粉笔、一块小黑板、一个话筒而已。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观课者也沉醉其中。反观很多教师千篇一律的公开课套路,笔者不禁产生了课堂“三问”。
一问:课堂上教师应该和谁对话?
学会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编者对话、和学生对话,这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程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对作者的了解,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从课堂的气氛、效果看,从学生的情绪、态度看,程老师是一位驾驭课堂的高手。他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开展。所以,他的眼睛、他的注意力,一刻也没有离开学生,他始终在和学生对话,通过对话引出话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可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眼睛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PPT,把功夫用在解读PPT上,可以说,教师只顾和PPT“对话”了,哪有时间关注学生、与学生对话?一切教学工具都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这样的课堂是注定不会有效的。连学生都不关注,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吗?
二问:课堂上应该让谁来表现?
程翔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并没有展示自己读的“才能”,而是一遍一遍地让学生读,从小声读到大声读,从正确地读,到有感情地读,从照读到自我发挥读,在此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表现欲,不时赢得阵阵掌声。有位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总是把观课者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比如范读,把《湖心亭看雪》声情并茂地背了一遍。的确,这位教师普通话特别好,背得也特别熟,但总让人觉得这是在表演,不是在教学。如果把范读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读出情来、读出味来、读出形来、读出景来,会是另一番效果。抢学生“镜头”的现象不止于此,过度的肢体语言、过多的解释说明以及大量的拓展延伸,虽然显示了教师的知识丰富、才华横溢,但却抢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程老师的课堂很平实,但令人记忆深刻。我们在为学生表现喝彩的同时,更为程老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折服。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样的课堂,学生能舍得下课吗?
三问:课堂上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课堂就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师的职责就是教给学生知识。听了程翔老师的课,笔者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教能力比教知识更重要。正如本文开头所讲,程翔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完成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对于学生来讲太重要了。课文怎样读?我们从一名学生读课文的变化,欣喜看到了教给学生读的能力的重要了。一开始,这名学生读得细声细语、平平淡淡,经过启发指点,这名学生逐渐找到了读的感觉,有点儿抑扬顿挫了,再后来,这名学生开始发挥了:“见余,大喜曰:‘哈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哈哈”是学生自然地脱口而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读得正确有感情,这是读文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只要读得正确有感情就算完成读的任务了,但程老师却不限于此,而是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情境之中。这是一种对读的能力的培养。抓住一个“痴”字,让学生们发表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这是“傻”,有的学生说是“痴迷”,有的学生说是“执着”……由此推测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注重思考问题的角度,这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者以为,一堂成功的课,不是看教师传授的知识量有多大、讲得有多精彩,而要看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陈毅中学)
作者:潘清霞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05日第5版 版名:课程周刊
一问:课堂上教师应该和谁对话?
学会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编者对话、和学生对话,这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程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对作者的了解,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从课堂的气氛、效果看,从学生的情绪、态度看,程老师是一位驾驭课堂的高手。他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开展。所以,他的眼睛、他的注意力,一刻也没有离开学生,他始终在和学生对话,通过对话引出话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可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眼睛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PPT,把功夫用在解读PPT上,可以说,教师只顾和PPT“对话”了,哪有时间关注学生、与学生对话?一切教学工具都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这样的课堂是注定不会有效的。连学生都不关注,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吗?
二问:课堂上应该让谁来表现?
程翔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并没有展示自己读的“才能”,而是一遍一遍地让学生读,从小声读到大声读,从正确地读,到有感情地读,从照读到自我发挥读,在此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表现欲,不时赢得阵阵掌声。有位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总是把观课者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比如范读,把《湖心亭看雪》声情并茂地背了一遍。的确,这位教师普通话特别好,背得也特别熟,但总让人觉得这是在表演,不是在教学。如果把范读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读出情来、读出味来、读出形来、读出景来,会是另一番效果。抢学生“镜头”的现象不止于此,过度的肢体语言、过多的解释说明以及大量的拓展延伸,虽然显示了教师的知识丰富、才华横溢,但却抢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程老师的课堂很平实,但令人记忆深刻。我们在为学生表现喝彩的同时,更为程老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折服。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样的课堂,学生能舍得下课吗?
三问:课堂上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课堂就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师的职责就是教给学生知识。听了程翔老师的课,笔者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教能力比教知识更重要。正如本文开头所讲,程翔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完成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对于学生来讲太重要了。课文怎样读?我们从一名学生读课文的变化,欣喜看到了教给学生读的能力的重要了。一开始,这名学生读得细声细语、平平淡淡,经过启发指点,这名学生逐渐找到了读的感觉,有点儿抑扬顿挫了,再后来,这名学生开始发挥了:“见余,大喜曰:‘哈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哈哈”是学生自然地脱口而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读得正确有感情,这是读文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只要读得正确有感情就算完成读的任务了,但程老师却不限于此,而是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情境之中。这是一种对读的能力的培养。抓住一个“痴”字,让学生们发表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这是“傻”,有的学生说是“痴迷”,有的学生说是“执着”……由此推测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注重思考问题的角度,这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者以为,一堂成功的课,不是看教师传授的知识量有多大、讲得有多精彩,而要看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陈毅中学)
作者:潘清霞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05日第5版 版名:课程周刊
相关文章